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用行动诠释对生命的思考

2015年05月04日09:1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用行动诠释对生命的思考

  用行动诠释对生命的思考

《假如再给我三天时间》 (法)雷米·古琼/文·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戴一苗

  《假如再给我三天时间》是一个祖孙间并不热闹也不喧嚣的故事,最打动我的是它用温和的语调,讲述了一个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终极话题:奥尔达老了,他想要的生日礼物是请每位朋友和家人都给他三天时间。作为成人,我们似乎从来不会想,时间还能通过送礼的方式增加,并且加着加着就老了,好像只有孩子才会觉得这很符合逻辑,因为变老似乎只是一瞬间的感觉,但事实上,它确实是靠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这个说法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了“人为什么会变老”的问题。

  作者巧妙的构思并没有戛然而止,奥尔达对三天时间的礼物并不满意,于是他说:“今年的生日,我想要一些书、CD或者VCD”。在课堂上,我一直担心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问:“三天时间的礼物会让他一直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是为什么奥尔达不要呢?”学生的回答让我有点惊讶:“一个人的孤单生活一定很没有意思。”“老年人要健康地活着,要有生活质量”……

  这样的对话,为我们后续的讨论奠定了基础:后来,图纳总能看到外公坐在摇椅上享受这些礼物带来的乐趣,他跟随书一起冲锋陷阵、上阵杀敌,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

  一天晚上,奥尔达在鲍勃·马利的歌声中安然逝去。作者又一次巧妙地借图纳之口告诉大家,奥尔达没有后悔选择书、CD、VCD作为生日礼物,因为在最后的生命历程中他享受到了快乐,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生命的价值并不是按照它的长度来计算的,人的快乐也不是。我们要像奥尔达一样从书中找到乐趣,像图纳那样珍惜和外公在一起的每一天,去爱、去欢笑、去珍惜,而不是去遗憾和后悔,在生命的最后笑着说:“我做完了我想做的事。”

  我读懂了这个故事,孩子们好像也读懂了一些,没有读懂的就留给岁月吧!

  (作者系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