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灵活机制 释放中职活力

2015年04月14日09:0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灵活机制 释放中职活力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年短期人才培训超过3000人……

  在全国中职教育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城市的职业学校何以取得如此优异的业绩?

  全国人大代表、学校校长张雅英一语道破天机:“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我们适应新常态全力谋求新作为,探索出‘学历短培并举,公办民办联合,中职高职衔接,学校企业共建’的办学新模式,为学校发展赢得了良机。”

  釜底抽薪式的教学改革让学生贴近实战

  中职教育如何能在培养人才方面跳出过去的桎梏适应新常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对此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教学中采取了釜底抽薪式的改革措施,推行了“理实同步互融”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真实的工作环境搬进课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学校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改革的目标、任务以及原则,对实施过程的步骤和要求做了详细的部署;在课程改革上,学校结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并出台了《制定课程标准实施办法》;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以现有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取舍与整合,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学校建立了“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实训车间、现代化技能教室、仿真室、生产性实习车间、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现已拥有30余个实习实验室,四个实训中心。

  釜底抽薪式的教学改革突出了能力培养,强化了技能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近几年,学校学生在省级竞赛中团体和个人获得多个奖项;在2014年对口升学技能考试中,有7名同学获得省同类专业第一名。

  校企无缝对接实现人才按需培养

  在青岛海尔集团的车间内,来自牡丹江职教中心电子技术专业的30多名学生经过数月的实习后,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全部签订了正式的用工合同。学生小李说:“我没有想到能在海尔这样的大型企业工作,这都是学校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牡丹江市职教中心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把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主要增长点,实施“校企互进、订单培养、课程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多元互利”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拉近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人才按需培养。

  学校先后与牡丹江欧地希焊接机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等3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订单”培养学生达1556人,这些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已进入领导岗位,学生的过硬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截至2014年年底,学校已同全国7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机制。

  短期培训成为技术人才的加油站

  邱登辉是一名退伍军人,2012年复员后对自己未来工作充满了迷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牡丹江职教中心学校举办的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班,在众多的专业中,他对调酒技术情有独钟,经过培训掌握了英式和花式调酒技法,现在在哈尔滨一家酒店工作,当记者电话采访他时,他兴奋地说:“我很热爱这份职业,是职教中心学校老师为我找到了幸福路。”

  邱登辉是众多的受益军人之一,到2014年末,退役士兵中转培训班成功举办三期,200多名军人得到了培训。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流的教学环境、设施完备的实训,学校安排专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优质的驾驶技术、调酒技术、室内装潢技术的“理论授课”与“实践培训”。

  学校培训中心主任王红伟介绍说:“除了对退役士兵进行培训外,学校还承担了对失业和待业者的培训、对劳动力转移的农民工的技能性培训、校内校外专业技术技能鉴定培训、因产业升级对从业者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而进行的员工升级培训等,年短期培训3000余人,短期培训也成为地方技术人才的加油站。”

  职教中心还对全市农村劳务输出人员、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免费进行了12个班次的培训,为牡丹江市农村经济建设,打造就业服务平台,贡献了力量。学校技能考核基地还承担了校内外包括计算机系统操作员、汽车维修工、车工等11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达到800人次,通过率1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