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合肥:校园建起少年宫

2015年04月11日09: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合肥:校园建起少年宫

  作为校外活动场所,承载过无数少年梦想与欢乐的少年宫,如今却大多成了培养艺术等技能特长生的培训机构。众多的培训项目,让学生身心疲惫,让家长不堪重负。

  仿佛一夜之间,少年宫成了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学校的“标配”。4年间,庐阳区所属37所中小学,建起了21所学校少年宫。起初,大家并没有觉察出少年宫能给学校教育带来多大变化,但随着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展开,尤其是少年宫课程的实施,不少校长发现,学校建少年宫,竟解了学校发展中不少困惑。

  解千篇一律少特色之困——为特色发展推开一扇窗

  五一小学原隶属于合肥郊区杏花镇,2002年区划调整时划归庐阳区。学校如何发展,成为校长方业菊最关注的问题。“作为划转的乡镇校,学校发展潜力有限,教师成长进步也有桎梏。少年宫的进入,让我们看到了契机。”

  学校因地制宜,与附近的市气象局联系,在校园内建立少年宫红领巾气象站,孩子们每天观测天气,发布气象记录,预测未来天气。教师仲慧芬是制灯谜、猜灯谜的高手,学校便在少年宫里开发了“灯谜”课程。2013年,仲慧芬和学生应邀参加由央视与云南卫视推出的“中国灯谜大会”挑战赛,12岁的符仔康连胜4场,获得灯谜“最佳新人奖”。学校很多学生也因此对灯谜产生了浓厚兴趣。

  方业菊说,学校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懂气象,都会制灯谜、猜灯谜,“这就是五一小学最鲜明的特色,它使我们的学生和别的学校不一样”。

  以少年宫为载体,激发学校特色和文化发展,在庐阳区很多学校都有体现。

  逍遥津小学校长袁红卫说,学校的“三最”办学理念,就是得益于学校少年宫建设。2011年,学校规划逍遥津小学京都华庭校区时,恰逢庐阳区大力发展学校少年宫,搭了政策的便车,学校斥资177万元将一幢五层综合楼建设成少年宫活动场所,经过两年多发展,成立了国学、戏曲、书画、棋类、摄影、科技等30多个少年宫社团,全校每名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社团。

  在少年宫建设的基础上,学校提出“最合肥·最儿童·最幸福”的办学理念。“最合肥”的庐州文化,凸显地域教育特色,成为学生校园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职业倦怠之困——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一条路

  万芝斌是合肥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语文教师。校长潘桂文评价说,作为教学骨干,万老师教学很认真,也很有方法,学生、家长都很喜欢她。

  “学校里这样业务熟练、能力强的老师还有不少,但如果他们年复一年找不到专业提升路径,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潘桂文说。

  学校少年宫建起后,要组建少年宫读书社,万芝斌报了名,经过选拔,她成为读书社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爱好,万芝斌开发了以“狼”为主题的读书会,组织孩子们讨论,确定读书目标。一段时间,学生们读了大量关于狼的小说、科普读物、图册等书籍。“重要的是学到了方法,养成了读书习惯。”万芝斌说。

  万芝斌计划带领孩子们以“狼”为起点,将阅读范围辐射到其他动物书籍;不仅读,她还与学生们一起试着去写各种动物。万芝斌说:“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许学生们会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呢!”学生少年宫激活了万芝斌的职业灵感,从中找到了更多职业乐趣。

  据庐阳区教体局负责少年宫活动的团委书记晋娜介绍,目前,该区学校少年宫活动分布在文体、技能、国学、戏剧、语言、科学、创意、文化等九大门类之中,诞生了民乐、无土栽培、科学创意、安全自救、黄梅戏、啦啦操等40多个微型课程。

  解家校教育冲突之困——为教育合力搭起一座桥

  受现实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往往更注重学生眼前发展,难免功利,这很容易与学校教育产生矛盾与冲突。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为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搭起了一座桥。

  少年宫的建设打开了学校大门,家长可以随时预约走进少年宫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家长义工”,学有专长的家长还可以毛遂自荐到少年宫当老师。在庐阳区,每所学校少年宫都有这样一支家长义工团队,分为助教团、活动服务团、后勤保障团,或担任技术辅导,或帮助组织活动、负责学生安全。

  在合肥杏花公园,节假日常常会有一道独特风景,几十个大人、孩子围坐在草地上,大家手中都捧着一本书,他们或阅读,或交流……这是百年老校育新小学二年级的亲子户外阅读活动。在二(4)班一位学生家长的带领下,家长们建起了“亲子读书群”,时常会在节假日组织户外读书活动。

  育新小学校长汪宇燕说,现在学校“少年书院”有2万多册藏书,书院的管理都由家长志愿者和孩子担任。书院每天借阅量有200多次,家长志愿者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负责借阅图书,学生也会过来帮忙。以学校少年宫书院为核心,学生建立了密切的家校联系。

  随着学校少年宫的建立和活动不断深入,庐阳区学校教育的生态也开始发生变化。区教体局局长殷硕景说:“学校少年宫对学校特色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家校合力教育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促进效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