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重构课堂,“真刀真枪”练就动手能力

2015年04月09日09:08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重构课堂,“真刀真枪”练就动手能力

  企业驻校师傅在指导友嘉机电学院学生实训。 徐健丰 摄

  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三年教学时间,并不足以让学生了解所有的机电设备。面对教学困境,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机电学院推出了“学期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验,将每学期的知识点转化为学期项目,实现教学做研合一。

  ■通讯员 周曦 吴佳瑜

  当汽车立体停车库在大陆逐渐普及的时候,城市空间更促狭的台湾企业开始考虑研发摩托车、电动车等二轮车的立体停车库。最近,友嘉实业集团旗下的一家台资企业找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友嘉机电学院,希望合作开展“二轮车停车设备研制”项目,为企业的产品库增添后备力量。企业负责人邱协理以一年为期,把项目交给了学校。谁知仅用了一个学期,杭职院的师生就交出了一份完善的样品。邱协理不禁感慨:“真是太惊喜了!”

  这个企业、学校共同合作的研发项目,不仅让企业缩短了研发时间、降低了研发成本,也更坚定了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改革教学、重构课堂的信念。

  学期项目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杭职院友嘉机电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负责人魏宏玲,同时也是“二轮车停车设备研制”项目的指导教师。她告诉记者,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宽泛。大到生产车间的机床,小到豆浆机的内芯,都属于教学的目标范围。三年的高职教学时间,并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机电设备,更不用说精通了。“面对这个宽口径专业的教学困境,我们推出了‘学期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验。”魏宏玲表示,他们将每个学期的知识点转化为学期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现教学做研合一。

  以2013级学生为例。这学期刚开始他们就接到了老师布置的“零件测绘”的学期项目任务:一个月后,他们要交出零件的测绘草图;两个月后,他们要交出零件和装配图;学期结束前,他们要交出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图。这些大一的学生目前还处于零件初步拆装技术的学习阶段,要完成最终的学期项目,势必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些困难,恰恰转化成了他们学习机械制图、CAD、公差等理论课程的动力,因为他们在这些课堂上,才能寻找到如何技术攻关学期项目作品的答案。

  魏宏玲回忆说,当她从企业接到“二轮车停车设备研制”项目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1级的学生正要开始第五学期的学业。当时的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鲜有机会接触实战类项目,因此成了“学期项目课程”的第一批试水者。

  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严格按照企业流程进行,整合了大量机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用:与客户对接功能需求,设计二维、三维图纸,采购零件,加工零件,装配零件,设计电气控制,运行、调试样机……机电专业2011级学生在两位学校专业教师和两位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美地完成了二轮车停车设备的研发任务,同时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以前我觉得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对今后找什么工作也很迷茫。”学生王俊深有感触地说,他从“二轮车停车设备研制”项目上找到了人生奋斗目标,明白自己更愿意找一份能够提高创新能力的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王俊婉拒了学校安排的大公司普通职位的实习机会,转而投奔金华的一家健身器材生产商,专门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

  多地联动授课,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

  “再好的课程,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不能落实到学生头上,一切的教学质量也都是空谈。”杭职院副校长、友嘉机电学院院长陈加明这样说。友嘉机电学院数控专业的学生有一张非常复杂的课程表。仅一门“数控机床维修与升级改造”课,一个班级的学生就要拆成6组,分批前往“校中厂”、工作室、生产车间、售后服务中心等4个场所完成学习任务。任课教师张中明认为,传统教室黑板加书本的授课方式,只能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要想真正提高他们“真刀真枪”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而且最好是能体现企业各种生产环节的实践机会。

  学生们的课程表是这样安排的:平时,他们要前往位于校内的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在对机器进行维修保养的过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或者在“校中厂”的数控4S店里,跟随企业驻校师傅学习机床的拆解、维修、组装和调试技术;到了假期,他们则被分批派往友嘉实业集团下属的友佳、友达、友华等合作企业,在新机床生产车间内熟悉生产过程、参与机床生产线的操作,或是跟随企业师傅前往全国各地,帮客户企业解决机床的售后服务问题。

  张中明说,以前数控专业的学生大多先在学校学理论,临近毕业了才去企业实习,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都不够强,甚至有学生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而现在,学生在上专业课的同时就要前往各种场合动手操作,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友嘉机电学院的施建东同学说:“我们经常是上午学理论、下午动手实践,遇到操作上不懂的问题就会马上去翻笔记、查资料,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也就几乎没人再窝在宿舍里玩电脑游戏荒废时间了。”

  这门课之所以在课程内容、课堂安排上都让学生感觉充实,得益于杭职院丰硕的区校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记者了解到,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资3亿元建设的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就建在杭职院内,这里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大量设备都需要日常维管,也就给了杭职院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而友嘉机电学院更是杭职院与台湾友嘉实业集团校企一体化合作的产物,后者在杭州的11家子公司都将培训中心整体迁入了杭职院,派出了21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师傅常驻学校。他们在这里帮客户维修的机床,成为了杭职院学生最生动的教学案例。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要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教学,核心就是试图打造并依托政校、企校、校校三大合作平台,有效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整体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杭职院校长贾文胜表示,他们要求各专业“联通岗位、重构课堂”,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提升教学效果和资源的利用率,给学生尽量多一些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