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之路 创特色品牌学校
走内涵发展之路 创特色品牌学校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十年发展纪实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以下简称“龙实”),是一所坐落于粤东大地、南海之滨改革开放热土上的国有民办初级中学。2006年,它在人们的期盼与猜测、信任与犹疑的目光中诞生了。十载春秋,这所年轻的学校卓然崛起,闻名遐迩。每到招生季节,慕名前来报名上学的孩子络绎不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今年元宵节期间,学校作为广东仅有的一所学校组队参加《中国谜语大会》,亮相央视,夺得铜奖。此事轰动全市,媒体争相报道,瞬间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素有“灯谜之乡”美誉的汕头市有不少学校也由此掀起了“谜语热”。为此,省、市近十家报社、杂志社、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纷纷上门采访,想了解学校成功的“秘诀”所在。
光阴十载,何其短暂!学校十年,何其年轻!成功教育因何与之结缘?它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假如你循着学校创办时提出的“三年打基础,六年一飞跃,十年树品牌”的发展思路,走进学校,了解一下学校师生,或许你就不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坚持六个“立足”夯实发展之基
立足理念引领,打造学校精神,这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办学伊始,学校就提出了“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的办学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中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其次是为学生个性发展着想,最后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循着这样的理念,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现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力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成才。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之下,龙实春耕秋收,桃李芬芳,硕果颇丰。
为把贯彻学校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其灵魂指导作用,学校在围绕学校精神讨论、宣传的基础上制订了“三风一训”:校风“民主、和谐、求实、创新”,教风“爱生、乐教、善研、创优”,学风“尊师、勤学、善思、争先”;“修刚毅之品,做笃实之人”是校训。刚毅之品,挺起师生脊梁;注重笃实,奠定立身之基。以此精神文化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内化为师生品质,从而唤醒、激发师生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成为师生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内驱力,真正发挥学校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师生的熏陶、引领、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有了这样的精神作为支撑,教育质量、学校声誉、社会评价,一切尽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突破。
立足优化队伍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学校要求干部要做到走近学生,走近教师,走近家长,走进课堂。其次,抓好学习提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每学期班子成员均要进行民主测评。最后注意不断加强班子内部的磨合,不断强化班子成员的容纳意识、互补意识和真诚谅解意识。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民主、高效、务实、协作、创新”作风的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其主要做法,首先是精神驱动。抓好师德建设,全力构建教师的精神支撑。多年来,学校坚持在教师中开展“六比”活动,即比师风正,比师表端、比师心慈、比师纪严、比师教勤,比师业精活动。同时,还在教师中开展“最受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师德提高年”活动,设立“教师特别荣誉奖”等,树立正面典型,引导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德修己,以德育人,以德施教。其次是学习启动。学校确立了“以校本教研为主,把岗位培训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把集中学习和个人研修结合起来”的教师学习培训思路,积极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然后是活动推动。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优化。近年来,学校不断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视频反思课”活动,一次一主题,通过回放视频,集体反思、评议,达到优化提升。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大力实施《导师制》,开展“同课异构”等传、帮、带活动,通过“理论学习——良师引领——课题带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途径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对教学尚欠成熟的青年教师,采用“教学会诊”的方法,组织教学骨干诊断其教学“病情”,对症下药,促其进步。引导青年教师朝着“一年入关,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八年骨干”的目标努力。近年来,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连续三届区、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龙实获奖人数在全区各中学中一直名列前茅;在连续两届的班主任专业技能比赛中,张佳丽、赵微两位老师均获区、市一等奖,并代表市参加省赛,分别获三等奖、一等奖。最后是评价促动。学校建立较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进行考评,提高了评价的民主性、公正性和准确性,较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
立足完善机制,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只有理顺机制,有序管理,精细管理,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学校的建设与高效运行。为此,学校注意加强以下工作。
强化层级管理。实行两层级双渠道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体制。两层级为校级和组级,双渠道为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校长与政教处、教导处组成校级层次,主要职责是指挥实施决策;年级组、教研组是学校的第二层次,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校级的指挥决策,完成第一层次分解的各项具体任务。后勤管理则要建立以“和谐、高效、安全”为主线的总务管理机制。这种责任和权力的再分工,突出学校各处室的指挥、检查、督促等职能作用。同时,提升执行部门即年级组、教研组的责任和权力,缩短校长与执行部门的沟通渠道,增强校长对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掌控度,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使学校管理实现高效、高质。
优化管理程序。学校管理程序是学校管理有序化的根本保证,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学校行政会议制度,二是教代会制度,三是信息反馈。采用教工大会、组长会议、各种层次座谈会及行政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等形式,及时做好信息传递、反馈,及时作出决策。
实行目标管理。依据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制订出各处室、科组、年级、班级乃至个人的目标,形成有机的目标链,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学校总目标融为一体,学校通过目标对各部门和每个人进行管理。
完善制度管理。学校组织人力修订、编印《校务管理手册》,把原来不太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太切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予以删除,对未能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对原有制度中应该有而没有的进行补充。
重视民主管理。学校注意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注意克服单向“层级管理”的缺点,重视民主型的管理,力求做到亲和化、人情化、真诚化、自主化。学校每项决策都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做到“制度是商量出来的”。领导班子成员注意多渠道收集师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工作。
立足强化德育工作建设,牢固学校发展基础。
假如把教育比作一个人,那么德育犹如人的心脏;假如把教育比作树,那么德育就是这棵树的根。在德育工作上,学校在坚持“三个把握”的基础上做到“五坚持”。“三个把握”即把握学校特点、把握培养目标、把握教育规律,“五坚持”即坚持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践体验、坚持潜移默化、坚持全面育人。这些年来,学校一直着力构建发展性德育新模式。
德育目标系统化,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实际道德水平,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各条分成六个层次,并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每一条具体化,分六个学期实施。不要求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而是要求学生从身边容易做到的小事做起,先遵守基本的规范,然后逐步提高标准。
主题班会系列化,构建系列化的德育课程。学校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实践,构建起系列化的德育课程。三个年级分别确立主题:初一级以适应和养成教育为主,初二级以青春期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为主,初三级以中考和理想奋斗为主。通过研讨、实践,逐步规范主题班会课课堂内容、教学程序,汇编成《初中学生成长24阶梯》,解决好主题班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德育实施具体化,注重学生悦纳内化和自我教育。学校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德育为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德育,把对青少年的要求,通过疏导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熏陶学生的情操;二是营造文明高雅的学校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三是培养自觉稳定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活动生活化,抓住契机渗透思想教育。不拘时间、地点、场合,随时抓住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一是注意用时事造势,熏陶感染;二是促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三是借毕业离校,感恩学校。
立足抓好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这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令学校始终萦怀于心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成长点和寻找新的突破口。
第一个突破口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在今天,评论一所学校的好坏和教师的优劣,看的是分数与成绩。尽管这有失偏颇,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却被人们广泛认同。鉴于此,学校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师生的认识,改变唯分数是求的质量观,努力把握好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决战课堂”,坚定不移地走课改之路。
第二个突破口是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这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一是宣传教研,使领导班子成员、科级组长、骨干教师明白积极带头搞科研是应尽义务,使全体教师明白积极自觉搞科研是本职工作。教研不能蔚然成风,办名校就是一句空话。二是指导教研,要明白“研”什么、怎么“研”。三是激励教研。学校建立了教研激励机制,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激励。
立足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以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在构建各项管理制度时,注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严格管理”、“积极引导”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在各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先行,让师生充分理解制度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遵守各项制度的必要性,在校园内构建起人人遵守制度、个个维护制度的良好制度环境,从而使学校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在师生身上慢慢浸润,反复强化。
以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参与性、震撼力较强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让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从而提升校园文化水准,再现校园文化精神。
以环境承载学校文化。学校着力建设整洁、优美、高雅、规范的校园,通过抓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课桌文化等,优化环境,充分发挥其“无声之教”的熏陶作用。除“硬环境”外,学校也注意努力为教职员工创造一个和谐愉快、安心从教的“软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核心价值体系,使学校成为师生共生、共享、共进的温馨精神家园。
启动两项改革 促进内涵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一直致力于推进学校改革的龙实,当课改逐步进入深水区时,又一次吹响了改革的集合号。2008年9月,学校开始拉开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序幕,并申报为市级教科研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较有龙实特色又较切合学校实际的“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以“学习目标”为一条主线,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特点,设置“明确目标、自主感知、合作探究、成果交流、达标检测”五个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让教师品尝到高效课堂改革带来的甜头和幸福,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与活力,使其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让学校走上优质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学校课改的经验在市作了介绍、交流。近年来,市内外有众多学校的领导、教师莅校考察、交流。
实施减负行动,实现减负提质。
在课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龙实又启动减负行动,于2011年初出台了《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同时被立项为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减负行动的工作目标是减负增效;工作要求是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减负更要增效。这一行动全方位展开,采取“堵”、“疏”、“开”的策略,即堵住不规范的办学行为,疏通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开启学生自主、健康、全面成长的时空大门,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走“减负增效”的发展之路。实施过程中,学校配套了《问责制的实施意见》、《学生作业要求》、《关于“作业控量提质”的实施要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关于减负“八不准”的规定》等制度,保证了减负行动的正常健康开展。
一方面打造高效课堂,一方面实施减负行动,几年改革的实践,学生作业少,负担轻,但成绩却没有下降。每年中考成绩斐然,平均分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95%左右的学生考上国家级别示范性高中。中考尖子生也十分引人瞩目。在全市240多所中学8万多考生中,学校学生中考个人总分继2012年获得第三、第五名,2013年获得第一、第三名,2014年又一举囊括了第一、第二、第三名,连续两年摘取了市中考之冠的桂冠,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学校的办学成果被作为特别推介载入《广东基础教育发展报告》中。如今,“减负增效”已成为龙实每位教师的信念,已逐步内化成大家的自觉自愿行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开展特色教育 打造学校品牌
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龙实注意大力加强特色教育。学校确定了“整体推进,多点开花,多元发展,各得其所”的近期目标,做到坚持“四大引领”。一是引领学生走向书籍。各年级均开设阅读课,有组织、有指导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世界读书日”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各班设立图书角、学科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组织读书心得交流等,引领学生“读好社会的书、生活的书,读好自己人生的书”。二是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学考察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工义卖活动、访问革命老区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坚韧的品格、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引领学生走向“舞台”。在学校体育节、文艺汇演、器乐比赛、棋类比赛、书画比赛、主持人和播音员竞选、英语短剧表演、文学社团活动、学科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到处活跃着龙实学子的身影。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在龙实享受的是愉悦和成功,而不是条条框框的束缚。学校是个大舞台,同学们的心有多大,学校给我们的舞台就有多大!”四是引领学生走向阳光。在学生中开展阳光教育,举行“阳光少年”评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面的心理教育系列活动,构建心理服务体系,让学生走向阳光。
近两年,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展了三项特色活动。一是“百科讲坛”活动。以讲座的形式,题材由讲课教师自选,注意健康性、知识性、趣味性;以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获得精神、文化的享受和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品位。二是汉字书写活动。采用开讲座、指导、练习、竞赛、评比、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以汉字学习为契机,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书写规范、美观汉字的积极性,为很好地运用汉字打下基础。三是谜语学习活动。先是通过专题讲座,对全校学生进行普及性培训,然后开展经常性、多形式的猜谜、制谜活动,定期评奖,定期以班为单位组队参加年级比赛,对师生创作的优秀谜语进行展示等。在此基础上,成立谜社,定期开展较专业性的指导和训练。同时组建学校谜语代表队,积极参与校外学习、交流和比赛。今年元宵节期间,我校三名参加《中国谜语大会》比赛的同学,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敏捷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冲入决赛,夺得铜牌,赢得了广泛赞誉,为区、市乃至广东省争得了荣誉。
几年来,龙实一大批学生在音乐、体育、书画、棋类、机器人及学科类等方面的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师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奖的有442项。在第11届、13届、14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校学生代表广东省参赛均夺得了初中组一等奖。异彩纷呈的校内外特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大限度的展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提高,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龙威虎壮,精心毓秀千苗长;实丰果硕,锐意鼎新一路歌。十载躬耕不已,十年春华秋实。学校先后获得了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德育先进学校”、“广东民办教育优秀奖”、“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等荣誉。在这探究求索之路上,龙实人收获了幸福,走向了成熟。面对成绩和荣誉,龙实人不张扬,自奋蹄;求同心,讲实干。作为龙实带头人的许校长,有着努力追求完美的个性。“要么不做,要么做好”,这是他的口头禅。在他看来,教育是一种令人“遗憾”的艺术。他眼中的“遗憾”是指学生迈入社会之后,在社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因为每一个人都永远不会达到完美的境界,追求卓越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正因为把教育看成了一种令人“遗憾”的艺术,他方能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方能胸襟坦荡,展示自我,感悟生命。他无意创造奇迹,他带领师生们驾驭着这只教育之舟淡然行驶在广远的教育海洋里,而这只小舟所驶向的恰恰正是教育理想之岸。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