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 让教育活起来
教育督导扎实推进
看,各地这么做
1.上海市:创新共享机制,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
通过委托管理、捆绑办学、学区化集团化等机制创新,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缩短学校优质均衡的进程。一是自2007学年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选择中心城区品牌中小学以及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机构,接受郊区县教育局委托,对郊区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开展全方位的管理。迄今为止已实施四轮,覆盖全市17个区县,先后派出支援机构140所(个),托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0所,惠及3400余个班级、11万余名学生。二是针对城市发展规划变化,上海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到郊区新城办分校。上海中学、上海交大附中、格致中学、复旦附中分别到临港、嘉定、奉贤南桥、青浦等新城开办了分校,与总校实行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管理、考核统一实施。三是充分发挥学区化和集团化的成片统筹、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共享的功能,自2014学年开始,徐汇区的华理学区、田林学区,闸北区的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一批学区和集团启动“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后从2015学年起全面推行。
2.浙江省湖州市:“五大机制”提升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先行在吴兴区、长兴县进行了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试点,去年暑期在全市全面实施,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学校组团联盟发展机制。以组建教育集团、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教育联盟等方式推进学校组团联盟发展,促进优势互补、弱校改优、资源共享、携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机制。切实抓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和每五年一轮的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2014年共举办各类教师专业培训30个班次,共培训教师2898人次。组织选拔331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选拔399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通过举办名师、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外派挂职锻炼,组织国(境)外学习培训,开展市第三届名校长评选活动等加快培养名师名校长,共评出28名市级名校长。同时,建立“名师工作室”等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去年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评选中,共有11人上榜,创历年新高。创新育人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及新时期育人模式,促进区域教育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3.贵州省丹寨县:孩子寄宿,老师就是爱心父母
“寄宿”学校,“吃住”为大。“吃”的方面,全力让家长满意。每年投入300万元,配备了200名食堂工勤人员,将其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运营,粮、肉、油实现“四统”采购,通过食堂外墙公示牌,详细记录了每天采购情况、每餐菜谱,为21750名中小学生提供贵州模式“营养餐”,每餐两菜或三菜一汤,做到营养午餐真正营养。真正做到让家长满意。“住”的条件,一样让家长放心。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教师对口联系寄宿生,及时掌握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1000多万元,为12000多名寄宿生提供床上用品,并安排了专职宿管员;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聘请120名安保人员。此外,每年还安排60万元解决学生每月返家的交通费用。对于低龄儿童,还专门安排教师做“爱心父母”,“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特别照顾,帮助解决低龄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着力让家长放心。同时,还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出台政策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近入学,并享受与本地“寄宿”的孩子同等待遇。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残疾青少年入学,2014年全县三类残疾青少年入学率达到85.7%。
教育督导让百姓受益
听,他们这么说
1.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大代表罗蓉:“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
“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如今已成为夷陵教育界最流行语。原实验小学教师苏庆华,现在是两所农村小学的校长,2012年交流到赵勉河小学后,硬是凭借自己的激情和汗水,用两年时间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彻底变了样,受到家长的称赞。学生秦凯威的爸爸在家长会上深情地说,苏校长“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主动来到大山深处,把一颗心完全奉献给了学校、学生,我们敬佩您!”从上海中学去雾渡河初中交流的周成老师,将农村学校体育课上得风生水起。据介绍,类似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他们到一所学校,就带好一个学科组,带动一片教师。农村学校不再为缺音、体、美教师开不齐课程而闹心,不再为没有名师指导帮扶青年教师成长而苦恼,不再为学科组建设而发愁。偏远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城区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师资源,整个教育系统活起来了。
2.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赵勉河小学校长苏庆华:均衡发展让山区学校变了样
树木葱茏,绿草如茵,一幢四层集办公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楼与学生公寓遥相对立,中间是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和篮球场。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本地名人赵勉雕像矗立在广场,富有启迪意义的校训立于楼顶,师生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晨曦中,琅琅的书声不绝于耳;夜色里,宽敞的教室灯火通明。幽雅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如同置身一个游览胜地。来过的人都说,这里就是花园式学校,就如梦中的净土,而它——赵勉河小学,真真切切就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大山深处的一所农村小学。
2012年8月,我到离城区8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的赵勉河小学担任校长。初到学校,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土操场,陈旧的教学楼,简易的小食堂,缺少功能室和现代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的水平更不能与这所近80年办学历史、明朝户部尚书赵勉故里的学校联系起来,24名教职工中大多为本地民转公教师,且平均年龄高达51.7岁,仅有1名女教师。就这样一所夷陵区最边远的农村小学,得服务于3个行政村,8000人口。家里但凡是有点办法的都送孩子择校而去,留下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三年来,教育督导部门把“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作为督导重点,关注偏远山区学校的发展建设,使得赵勉河小学同其他同类偏远山区学校绝处逢生,凸显生机与活力。
3.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家长龚方:我越来越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
我叫龚方,是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三年级一班学生龚海川的爸爸。 30年前,由于家境贫寒,我只能在弄堂附近的洵阳路小学就读,那时的条件差,教室破破烂烂。三年前,我的宝贝儿子龚海川要上小学了。当时,全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多数认为现在完全有经济基础让儿子去收费高、条件好的民办学校读书。而我却坚持让儿子就读洵阳路小学。理由很简单,今天的洵阳路小学——我们家门口的学校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多次探访学校,亲眼目睹了自己曾经就读的母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设施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漂亮了,学校精心设计了校园文化,移步易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丰富的育人元素。我还看到,学校从门卫到老师,每个人都很亲切、热情、友好。我亲眼看见老师蹲下身子与一年级的孩子谈话,亲眼看见老师手把手教孩子握笔写字,亲眼看见体育老师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踢球跳绳……我了解到,上海在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其中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创建学校,洵阳路小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这类学校不挑选生源,不集聚资源,不争抢排名,而是遵循教育规律关爱每一个学生,满足孩子个性发展,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建一个乐园。
2012年9月,龚海川走进了洵阳路小学。三年来,我充分感受到:学校树立了全面育人的质量观,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也非常关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身体锻炼,学校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快乐。如今我更加坚信三年前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孩子能够就读这样一所学校是幸运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3日 1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