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做学习型学校的优秀建设者

2015年04月02日09:12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做学习型学校的优秀建设者

  优秀校长基本素养探索之四

  做学习型学校的优秀建设者

  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什刹海书院副院长,原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

  ■程方平

  建设“学习型学校”,是时代赋予学校和校长的重要使命。

  我们现在的学校难道不是学习型的吗?的确,学校固然是学习的场所,但从发展方式来看,目前多数中小学所体现的还不是学习型的全员发展方式,而是教育型的、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起作用的教学机构。

  新时代的优秀校长,应该既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组织者、引领者、前瞻者,也是身临其境的参与者、建设者,更是能从中起作用并持续受益的一员。

  为此,校长首先要清楚,学校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什么是学习型学校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需要的关键构成?简而言之,学习型学校,其发展和改革的目标、方式、制度、文化是需要经过广泛的参与、讨论并被普遍认同的,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推进的;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辅助人员等,都应熟悉和认可学校的相关规定,并能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方式。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提出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等,就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需要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

  其次要明白,学校制度和文化的建设不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也不应仅体现为校长的个人意志。任何人的学习主动性都与其学习的动机、需求、兴趣、情绪和愿景等直接相关,所以,如果每一名师生都有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学习发展规划,才会有整个学校的高水平发展。过去,一些学校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高效”成长,曾采取了不明智的做法,比如试图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要求教师每次上课都手写教案以防其消极应付,结果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受到了极大摧残,原有的良好学习动机被扭曲了,当然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教师与学生充分发展的诸多成功案例中,最突出的就是学校和校长为其自主成长留有充分的自由空间,结果是,师生从中得到极大的激励,主动性和潜能得到较好的激发。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度与文化的价值才会根植于广大师生的思想、情感和意识之中,而不再仅仅是外力或外在的束缚。

  再其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其着眼点不能仅限于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要知道人类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是有相互制约作用的。多年来,在许多学校都有这样的典型案例,就是一旦学生加强了身体锻炼、找到了学习兴趣和生活目标,教师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在德育方面有了务实的进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大幅度、普遍性的提高。反之,如果学校在体育、艺术、德育、社会融合、发展方向等方面工作不力,师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会过多地推卸责任、埋怨环境、归罪制度,而不能激发其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使现状难以得到真正的改善。一旦学校的状态如此,校长是有责任的,说明其在引导、评价、管理方式、思想工作等方面是存在偏差的。

  最后还应明白,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有自身规律的,在传统学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需要有进一步的探索和改善。一方面,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不应割断历史,需要继承已有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要能看到历史的局限性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空间。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变化,校长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落在何处,是对校长能力与水平的直接考量。一般的学校忙于在硬件改善上下功夫,却疏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而优秀的校长则会更注重后者。例如,近年来触摸屏在许多学校里取代了传统的黑板,不少校长认为如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殊不知黑板更利于教师随机把握教学,而触摸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方便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后者的功用和价值并不能全面覆盖前者,因而不应简单替代,更不能认为功能强大的新设备就能解决一切教与学的问题。

  总之,作为学习型学校的建设者和组织者,优秀的校长是需要有独立人格、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其在实践和探索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学习与完善。尽管在当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还有待完善,环境的影响还不尽如人意,但在相对独立的学校组织中,改革与发展的空间还是巨大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