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应落脚于“教育”(深观察)
“一个大学做创业这件事,要落在创新创业教育,而不是创新创业生意。作为一个教育者,不管成败得失,最后着落下来是人,人才是教育的成果,他们的未来才应该是教育者最关心的。”
这段话来自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是他在日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业加速器”启动仪式上的一段发言。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下,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鼓舞之下,创业与创新在高校的青年学生中已经蔚然成风,创业教育也在不少高校内开展得风生水起。可什么样的创业教育才是理性而科学的,高校创业教育究竟落脚于何处?这是当下高校亟须思考的。
首先,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忘教育之本。大学生创业教育先是教育,然后才是关于创业的教育。回想过去,上课可以接单发单、网店等级可以抵学分的“淘宝班”,集体宿舍“住改商”,寝室卖商品影响室友正常学习生活……如此怪现状,正与学生们没有接受理性、健康、科学的创业教育相关。
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远远不是想办法赚钱那么简单,以赚钱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只能与教育的真谛南辕北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落到实处,真正应该做的是着眼于绝大多数学生的长远发展,点燃学生的创意之火,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创业教育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我们固然要为学生树立创业成功的典范,但更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的人生赢家应该是那些享受创意、创新、创业过程的人,而不单单是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路上,成功的结果固然重要,享受创造的过程,同样重要。因此,理性的创业教育也需要营造一种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教学理念和校园氛围。因此,作为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不仅要肯定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更要肯定那些正在奋斗路上的未成功的创业者。因为他们一样都有着充满创意的计划,有着写满辛劳的付出,有着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坚持。
当然,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教育还需承担许多,心理教育、生命教育、风险教育……创业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度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持续不断的;不是笼统模糊的,而是多种品质培养,从而培养和鼓励青年学子创意创新的热心,以及努力创业的恒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期待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多落脚于教育的本质,落脚于人。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6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