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名企引领 中西融合

2015年03月26日09:1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名企引领 中西融合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教务主管为订单班学生开展实训培训

  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种矛盾就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培养的针对性不强。用什么样的机制避免这种现象蔓延是每一所示范校领导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着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如何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特色有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省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以来,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紧抓机遇,积极探索,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突破口,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力推动产教融合,引进知名企业进校园进课堂,为企业“量身订做”合格人才,校企合作完成“岗前培训”,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的改革之路。

  出省跨国“牵”名企,合作广度新升级

  “增”合作名企,扩合作范围。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学校以专业科为单位,组织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确定35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不仅从数量是扩大了校企合作范围,而且通过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人才、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深度整合,提升合作质量,促进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引”世界500强企业,提升合作层次。2012年、2013年,学校连续两年成功承办了全国电梯维修与保养技能大赛。大赛的成功承办,不仅促进了学校电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主动与学校联系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开设“三菱电梯”、“日立电梯”等订单班实施订单培养,建设上海三菱电梯公司“华南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员工,校企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合作层次显著提升。

  “融”德国模式,拓展合作空间。教育部门推荐的“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校企合作项目,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学校凭借专业优势,成为了全国首批30所与德国职业教育企业合作的院校之一,也是广东省仅有的一所成功申报的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方案,学校每学年度可派2名教师参加中德诺浩公司提供的免费培训,使教师达到德国“双元制”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学校每学年安排一个冠名班,按照德国职业教学模式,免费使用中德诺浩“汽车机电维护与保养技师”课程,并有机会安排优秀学生到德国培训就业。该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将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直接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校企合作走出了国门,走上了国际化轨道。

  产教融合“推”转型,合作深度新升级

  产教融合是学校校企合作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目标,通过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深度融合中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角色扮演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给学生、教师、合作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明确了各自的双重身份:即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教师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培训导师”;企业技术人员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兼职教师”。双重身份的确定,促进了三者尤其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和“准员工”的身份融合,要求学生不仅要履行学生职责还要遵守企业员工管理制度,为将来职业角色转变奠定了基础。教师和“培训导师”的身份融合,要求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担任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教师,同时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充当企业员工“培训导师”,参与企业开发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承担工作任务,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技术人员和“兼职教师”的身份融合,要求企业派出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

  “实训+培训+鉴定”功能融合,倍增使用效能。为更好对接企业岗位工作过程,提高实训的针对性,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合作项目,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投资250万元设备共建华南实训基地,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投入大量设备共建清远地区培训基地。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均面向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承办企业员工培训,开展对外技能鉴定,下一步还将组织师资培训。实训基地集实训、培训和鉴定功能于一体,拓展了功能,大大提升了使用效能。

  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融合,对接岗位需求。为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合力实施人才培养,学校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的融合纳入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将企业岗前培训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安排之中,实行统筹规划。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各专业科组织精干人员深入企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一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发精品课程与校本教材,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开展技能培训。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的融合,进一步凸显专业教学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从而逐步实现在校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即上岗的目标。

  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融合,完善评价体系。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对员工的培养具体要求虽然不同,但目标都是一样,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模式,学校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纳入学校评价体系,将原来单一的学业评价体系,升级为“三位一体、校企共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历、技能、就业”进行综合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融合,突出了对学生实训和实践的考核,体现了以能力为核心,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接近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

  校企共赢“促”发展,合作效益新升级

  企业的效益: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校近75%的毕业生均输出到合作企业,保证企业人力供应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学校先后与企业合作共建了上海三菱电梯华南实训基地、广州二汽和广州盈信等实训基地。这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既是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合作企业固定的员工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建在学校,学校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节约了企业的土地成本;学生在校完成岗前培训,学校配合企业开展培训管理,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企业员工到校进行培训,学校提供食宿等服务,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学校的效益:学校教学工作对接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工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实效性。学校教育工作融进企业文化及管理,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实施学生自治管理项目,培养并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学校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投资250万元设备、广州二汽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设备,且后续还会不断增加和更新实训设备,这正好解决了学校的老大难问题,节约了学校的教学成本。为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利用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培训的机会,及时选派老师跟班学习。教师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树立市场观念,熟悉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促进了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结合。学校与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学校的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随之稳步提升,并将知名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将项目管理、6S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学校专业教学,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优化了学校的品牌效应。

  一体同心“做”实事,贡献示范新升级

  对接产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紧紧围绕广东“双转移”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把握清远市承接珠三角和国际产业转移、着力发展与珠三角相配套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机遇,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学校牵头成立并不断壮大清远现代职教集团,与市内10所兄弟学校和20家企业结成联盟。近两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主动对接产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向社会输出4000多名毕业生,特别是在电梯维保领域,大大缓解了华南地区电梯专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同时,充分利用优质的实训条件,成立了清远市第九技能鉴定所、“广东省渔业中级船员”和“清远市特种作业工”等技能培训中心,举办了电梯维保工、企业困难职工技能培训等10个培训项目,开办96期对外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万多人,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模板,示范带动共同发展。学校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契机,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总结形成校企合作改革经验和模式。为更好地带动兄弟职校共同发展,学校通过实施“职教帮扶”工程、举办清远市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教研交流活动等项目,与区域内兄弟职校共享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扶持带动粤北山区“三连一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促进了清远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所走的“名企引领、中西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实现了其自身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改造,也为众多兄弟中职学校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案例。(符岳云 罗春祥 彭美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