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别只带上行囊
3月20日,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2015年中国留学论坛在北京举行,学者和专家们围绕“安全留学、健康留学、文明留学、成功留学”主题,就学生在海外学习的行前准备和安全、健康等问题发表了演讲,也为广大准备出国的学生们提出了建议。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2.3万人。留学安全是萦绕祖国和家庭的重大问题,受教育部的委托,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从2009年开始针对出国留学人员进行行前培训,迄今已通过各种形式培训20多万人次。
21世纪,出国留学生在出国动机和文化诉求上有了新的变化,也有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成熟的物质与知识准备,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在留学论坛上提醒广大准备出国的学生,除了物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准备,非物质的准备更加重要,也更加关键。而非物质的准备,包括文化、道德、伦理、自理和自控等方面。
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社交压力几乎总会出现在留学生面前,但是比起国内读书的学生,留学生缺少了可以依靠的父母与可以倾诉的朋友,因此必须独自面对。然而,出国留学之前,学生们心理方面的准备似乎容易被忽略。论坛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郑日昌表示,留学生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定要乐观积极地思考问题,一定不能把问题绝对化,不能走极端。
在国外,学生需要独自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朱小蔓表示,准备出国的学生们应该具备社会交往的能力和礼仪,并且要学会尊重、宽容和欣赏别人,学会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处理,更应该具有抗压意志。
“民主需要集中来整合,自由需要法纪来制约,什么问题都是相对的。”郑日昌说,不要追求绝对的民主和自由,不能绝对化。如果辩证地思考问题,内心才能和谐。
“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朱小蔓也表示,出国前,学生们应该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此外还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的出国留学生都会选择低风险、较安全的国家,多集中在欧美地区,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也是我国学生比较青睐的目的地。
对于海外留学安全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就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和留学生的海外安全问题做了发言。他表示,安全因素,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在高风险的留学地区,客观环境的因素较大一些。然而,在如今留学生较为集中的低风险地区留学,客观和主观因素都决定了留学的安全与否。
“在海外,最脆弱的主体就是没有组织的个体。”李伟表示,自费留学生恰恰就属于这一类,因此面临的安全风险系数最高。出国前,学生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所到地区的安全形势,不光要了解这些国家光鲜的一面,更要了解阴暗的一面,充分做好应对安全问题的意识准备。
“在海外留学,学生们遭遇偷、抢、骗和暴力攻击的可能性都会存在。”李伟说,咖啡馆、酒吧、歌舞厅等也是最容易遭遇恐怖的场所,留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前往,因为这些地方是刑事案件和恐怖袭击比较高发的地方。
在主观方面,中国留学生的“炫富”也可以危及到自身的安全问题。因此,留学生中存在的绑架勒索等安全问题也必须受到重视。李伟建议,出国前,学生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非常重要,素质教育和知识性教育应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于主观因素方面的安全意识,李伟建议,学生们必须充分了解留学目的地国的法律法规、民族文化等习俗,并知道海外遇到问题时如何求助,第一时间要向当地穿制服的警察求助。此外,留学生的作息时间一定要与当地人的习惯保持一致,避免独自出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