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读本

2015年03月16日09: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读本

  新时期,我国新闻从业者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教材给出了答案。该教材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队伍汇聚了全国14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专家学者、中央新闻单位资深编辑记者,面向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广大新闻采编人员推广使用。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精髓

  全书根据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分为“主题宣传篇”、“典型人物篇”、“热点引导篇”、“突发事件篇”、“舆论监督篇”、“国际传播篇”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等7个部分,共收录近60个新闻报道典型案例。每一部分都紧密联系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紧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精髓,帮助新闻工作者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观点,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性质和内涵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中。该教材在全面把握这些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相统一,坚持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承担媒体社会责任。由此,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性,又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新闻领域的特性。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对于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方略与路径,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关于思想宣传工作的创新,他还强调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础工作创新。该教材在案例的选择和使用上努力践行“创新性思维”,将理论提炼与具体案例深度融合,展示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采编实践中的最新发展。通过深入剖析近年来我国新闻报道典型案例,努力用生动形象的新闻实践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观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且接地气的案例引导读者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政治导向,是社会责任,也是专业素养、精品意识。但是,仅有理论还不够,新闻传媒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在新闻报道中,高端话题如何做到深入浅出?生涩的内容如何能让受众通俗易懂?重大报道如何做得生动鲜活?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教材收录了大量记者采写手记,以记者一线见闻和自身感悟帮助读者真切具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而“延伸阅读”则循着前文经典案例的脉络,拓展了阅读资源,为读者打开思路、扩展视野提供了帮助。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脉络

  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期的特点,必须观照其历史演变过程。基于此,该教材专门辟出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系统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我国新闻传播活动的论述。

  教材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节的编写,正是从历史的尺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理论探索和系统梳理,帮助读者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启迪读者认识到对于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机遇、挑战和责任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必须注重用发展的视野和多维比较的眼光看待所面临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案例资源,让读者阅读到更多的经典案例,该教材通过二维码的形式链接了丰富的网络及新媒体资源。

  以往的案例教材由于担心出版后过于厚重,或者受到时效性制约,无法容纳太多的信息,不能很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同时实体书的读者虽然能更直观地了解内容,但缺乏引导,无法迅速地与其他同类图书进行比较,增加了读者选书的难度。二维码可以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内容延展,通过扫描该书植入的二维码,读者可以立刻在手机上播放与主题相关的文字新闻作品。这些资源都是精挑细选的,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大型广播报道《诚信身边事》、《爸爸妈妈在远方》,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系列报道《家风是什么》、《数字十年》等,如此大容量的信息资源在传统图书中是不可想象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