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生活在别处
19世纪末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有一句诗:生活在别处。什么叫“生活在别处”?生活可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有其他的可能;生活是一种心灵流浪,心灵的自我放逐;不要让生命成为刻板、僵化、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读陈海燕老师的《右手粉笔左手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便会想到这句话。
生活在别处。我努力读懂陈海燕老师光鲜和幸福背后的真谛。
她是书痴,父亲是高校中文系教师,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父亲的整面书墙是我的精神超市,回想起来,整个中学及读师范期间,我都处于一种阅读状态。我翻找、阅读、抄录、朗诵,甚至默写……我冥想过柳永,叹息过李煜,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拍案叫绝……我有六本手抄诗集,本本都是我的命根。”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学历只代表昨天,实力代表今天,而只有学习力才代表明天。凭借不满足、能反省、不断追求进取,她从湖北十堰来到浙江杭州,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再到教师的教师。
她是“学而不厌”的学生,也是位工作狂,是个想当“好教师”的教师。
开学了,“头发做了一下,衣服也挑好了,课间喝水用的茶杯,改作业用的红笔,写字用的黑笔,以及刻着‘你真棒’和各式‘笑脸’的图章全都准备好了。”“我开心。孩子们又要像小鸟一般叽叽喳喳地涌进校园,到处是欢声笑语,每个老师都会被自己的学生拥来抱去,众星捧月。此后便是耳鬓厮磨,朝夕不离。被天使热爱着,你说爽不爽?”“我真的很幸福,幸福得没有时间烦恼。”
她是个有诗意、有真性情的人。她信奉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她认定了一辈子就做小学语文教育这一件事,但要与众不同。时光走了,年龄长了,但童心没走,心更没有变老。好奇、热情、想象、憧憬,生命中这些最珍贵的东西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锈迹斑斑。持久的热情演绎为信仰,而信仰提升了她的人生高度。
生活在别处。她用生活写诗,也生活在如歌的岁月中。
做教师,她是优秀的孩子王。“做教育的人,该有一颗能静能动的心,静时如莲,暗自芬芳;动时如火,暖彻心房。”读她的《右手粉笔左手书》,师生交往故事,爱与智慧是不变的主题。因为真诚,日常琐碎的一切都变得那么诗意,那么享受。
追求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她响亮地喊出:“爱生活,爱语文。”“用生活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眼睛看生活,相信处处有风景。”“培训是什么?培训不仅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更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舒缓身心的调养站”。她自己编创《最新教师健身操》作为培训课程,还有课间小唱、才艺比拼、文化之旅……如此别出心裁,她自有理论底气:“教师是最生动的教材,只有会生活的老师,才能慧眼发现生活教育的契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并向生活学习,久而久之才会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特色和能力。”
年轻是一种精神状态,不是生命的时间。变老不是因为活了许多年,而是因为放弃了热情,放弃了理想,放弃了梦想。读她的文字,我读懂了一个道理,年轻的程度取决于心态,取决于对于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能否采取行动去掌握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派教育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