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促进校企融合发展

2015年02月13日09:04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促进校企融合发展

  ——山西省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纪实

2013年6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启动仪式

校企合作签字仪式

参加全国竞赛

学生技能比武

校外实习

  在著名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山西阳泉,有一颗璀璨的技工教育明珠——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阳泉煤业集团职工培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4102平方米,建筑面积99077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设施齐全,现有煤矿主体专业4个、其他专业5个,在校生5000多人。

  建校36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创造了良好的办学声誉。1993年,学校成为山西省合格技工学校;1995年,成为“煤炭部门标准化技工学校”;2007年,成为山西省重点技工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3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示范校建设内容包括:采掘电钳专业、矿井通风专业、井下机电专业、矿井运输专业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以培养煤矿安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项目。

  两年来,学校努力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的带动下,构建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创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凭借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基本完成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各项任务,并日益发挥出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教师综合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的关键。建设期内,学校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了教师进修、下矿实践锻炼、进修培训等教育平台,多渠道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从而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学校制定了《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顶岗)锻炼管理办法》和《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对教师的培养进修和能力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通过师资培训,合理配置教师结构。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制度的促进和激励,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学校还积极组织各个层级的培训。建设期内,有9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以上组织的教师培训;全部教师都参加了不少于一周时间的校本培训;60多名教师到煤矿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学校还输送十多名优秀教师到中国矿业大学进行学习进修。经过培训进修学习和下矿入企锻炼,逐步打造出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达到了全部教师的85%以上。

  依托阳泉煤业集团的优势,制定了专职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双向挂职交流制度。学校常年聘请阳煤集团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每年也委派一些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通过矿校交流,构成了学校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学校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校煤矿办学的鲜明特色,在示范校建设中确定了“以培养煤矿安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项目。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着力点,运用先进的方法,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除建立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外,还根据煤矿井下专业的特点,汇集了《安全制度汇编》,编制了《安全教育手册》、《“手指口述”汇编》等,将各种安全培训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煤矿井下专业教学融入了“安全为天”的意识;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对校园环境、校园标识、各种教书育人的设施等文化硬件进行了美化亮化,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教育引导师生树立“崇德爱企,安身立能”的核心价值观和“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忠诚事业、乐于奉献”的理念。学校聘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廷军、李国栋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根据二人的成长经历,提炼出他们的职业精神内涵,进行了班级冠名,并创建了以二人名字命名的教研工作室。一方面由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制度文化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15套制度汇编。这些制度正有效地促进着学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通过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办学理念、安全理念、服务理念的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通过开展文化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广播、校报专版等形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编制了《职业素养与煤矿安全》德育教材,创办了校报《阳煤职教》。通过提炼班级文化,环境文化来培养广大师生爱企业、爱校园、爱班级的意识;加强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安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积极有效地宣传使校园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信念,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通过挖掘学校文化精髓,提炼校园核心文化和建设校园景观工程等,进一步优化了学校文化及环境,营造了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于一体的文化氛围。

  结合企业用人需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围绕示范校建设,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学校对阳煤集团所属的主要煤矿进行了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在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矿山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学校的办学专业。其次,学校对重点建设专业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技能要求、安全要求和岗位标准进行了整理归纳。对学校重点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提炼。从企业专家对其职业生涯和工作成长历程的描述中,提炼出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会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一起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内容。最后,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要求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保证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岗前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学校在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上实施一体化教学,大胆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具体做法是:参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把生产环境引进课堂,通过创设情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的生产环境,以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坚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以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建立起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修订了二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校本教材13本,编写了19门校内实训指导书。新开发的校本教材经过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论证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改革学校的评价模式。按照岗位标准和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专业教学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了过去主要以掌握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初步构建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共同参与、多角度进行评价的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四个专业分别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部分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制定了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出台了相关的制度,由此搭建起了校企合作的新平台,使校企合作有了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学校与阳泉煤业集团所属的9个煤矿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矿校技术力量交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形成了以阳煤集团长期发展规划为导向,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多年来,阳煤集团承担了学校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并且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了阳煤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进行就业。学校从阳煤集团各企业聘请的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讨;学校则每年为企业职工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服务。

  学校还参与了阳煤集团的一矿综采机械实训厂房、新景矿井下模拟实习基地的共建。这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不仅满足了煤矿企业员工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而且也为学校校外实训提供了保障。学校还会同阳煤集团新景公司一起与重庆大学合作,共同开发煤矿通风虚拟仿真系统。新景公司将该系统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学校将其搬入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还与阳煤集团几个矿的“大师工作室”进行合作,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团队共同参与“大师工作室”的技术研究项目,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教学中,学校借助企业实训设备的优势,进行岗位教学;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基地完成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和实训课件的制作,实现实训基地的合作共享。

  回顾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学校正是抓住了示范校建设这个难得的机遇,以提高教师能力带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以校企合作拓宽学校的办学渠道,从而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学校校长马宏福表示,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树信心、讲奉献、换思维、促改革、求创新、谋发展、抓落实”的二十一字方针,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以内部改革为动力,以推动发展为主线,强化市场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素质,强化培训质量,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力求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上做出更大贡献。(余海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