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人才都莫崇洋媚外
教育部长袁贵仁近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就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他在文章中提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并提出要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可以说,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将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巨大考验。
笔者认为,当前高等院校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在高校领域没有解决究竟应该“依靠谁”的问题。高等院校是思想的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发源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崇洋媚外。比如高等院校试图从西方国家引进所谓的专业人才,提高中国高等院校的知名度。试问,那些长期在西方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能在中国的高等院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只有尊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让高校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潜心研究中国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健康发展。现在动辄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所谓高端人才的做法,实际上是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全盘西化,是一种典型的“自毁长城”的行为。
一些学校直接将西方国家的原版教材作为课堂教材使用,丝毫没有意识到教材中体现着西方国家浓厚的价值观。部分高等院校的负责人认为,西方国家的教材分为两种,一种是传授知识的教材,可以采用最原始的版本,甚至可以通过购买版权的方式直接引进;还有一种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教材,这部分教材可以批判使用,但不宜大规模传播。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笔者认为,西方课堂教材实际上是西方国家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如果掩耳盗铃,认为西方国家的教材只包含所谓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存在价值观传播的问题,那么,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应当和国外高校开展长期的学术合作。但是,如果一方面把意识形态看做是独立存在的政治问题,另一方面却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教科书,加大从西方国家引进人才,那么,这样的发展模式非但无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反而会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下丢盔卸甲。
笔者认为,要解决高等院校意识形态混乱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必须尊重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师潜心学术研究提供足够的空间,不允许行政人员对教师指手画脚;第二,必须破除高等教育崇洋媚外的思想,在引进西方国家社会科学理论时要做到去伪存真,防止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全盘吸收;第三,必须着力培养了解中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大胆鼓励大学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服务。▲(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