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创客空间里的梦想时光
温州市青少年创客文化节上,学生们正在尽情展现才艺。(资料图片)
温州实验中学学生王培沣正在用3D打印笔进行创作。 (资料图片)
1月28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热爱分享和动手,敢于将自己独到的想法在现实中制作出来。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超过1400个创客空间,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是典型的创客,创造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
■本报记者 黄蔚
温州,古称永嘉,这个位于楠溪江边的山灵水秀之地,一向以抢抓机遇善于创新而闻名。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的苏步青就是从这里走出。教育信息化春天来临,温州又趁别人看不见、看不懂、跟不上时,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温州的教育增添了几分炫彩与活力。
创客教育:得益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这学期结束之前,我们在温州市实验中学见到教信息学的戴小红老师,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在创客空间里遇见了追逐梦想的少年。”
温州市实验中学创客空间为热爱编程、热衷创新、乐于交流的学生配备了培养创客方向的校本课程,并组织开设了午间开放主题活动。
以编写电脑游戏《密室逃脱》成为“校园达人”的温州实验中学八(6)班学生夏烨豪,现在的身份是创客空间社团“Scratch游戏开发工作室”里的中坚力量之一。凭借兴趣的驱动力量,他在第二期选修课堂里常常一言不发地盯着屏幕,手中的键盘和鼠标飞舞着。课堂里,有很多同学自发帮他调试这个游戏,其实就是把他的游戏玩一遍。当发现问题时,他如获至宝,并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原程序代码。后来,历经一个寒假的时间,夏烨豪的《密室逃脱》终于完美收官。在这段从迷恋电脑游戏到开发电脑游戏的500多个日子里,夏烨豪实现了“创客教育”影响下的可喜蜕变。他说,我把平时玩游戏的时间投入到用Scratch开发游戏,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实现在游戏中,创客不只是玩,还提高了我的逻辑能力和数学能力,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创客教育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等方面的教育行为,其主要表现在活动、课程和环境等方面,而创客活动和课程都需要创客空间来支撑。
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说,学校的创客教育始于2008年,其标志是学生自主成立了科技制作社,“机器人制作”、“创意电子”等校本课程的开设。为了提高创客空间的师资力量,学校和北师大科学教育专业以及南京师大教育技术专业合作,聘请高校研究生进驻创客空间,指导学生开展创客活动。这几年来,学校创客文化已经蔚然成风,创客空间也诞生了各种项目,有“Flaperon远程实验平台”,也有好玩的“语音互动机器人”。温州中学科技制作社的创始人徐持衡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创办了一家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公司,已经获得了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温州的青少年创客教育搞得红红火火,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很大关系。2013年,温州申报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善于由此借力,助推信息化工作趁势而上——由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责任,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由此大力推进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网络资源建设,引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变革实验,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课堂有效教学新模式。
创新发展:智慧教育向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全面渗透
创办于1897年的百年名校温州二中,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当下,致力于打造一所数字化、现代化的智慧校园,践行着“培养幸福完整的人”的理念。
每天,温州二中的校园显示屏循环播放着系列德育微课程,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有艺文欣赏、文明礼仪、生命教育、中考励志等课程,更有学生自行制作的班级亮点展示。一部部精彩的教育短片,一幕幕发生在身边的画面,触动心灵,开启智慧,激发情感,记录下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着真实存在,增强了德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在温州二中老师们看来,智慧校园开拓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为教育更为德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探索下,学校在硬件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智能化和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智慧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在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变革、数字德育建设和智慧生活中开创属于他们的“幸福时代”。
在记者看来,同样是在推进智慧教育探索,温州有自己的建设思路和创新亮点。当前,温州教育已进入到以“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为重点的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时代智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电化教育馆黄岳明馆长介绍,智慧教育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并实施个性化教育,以“数据、服务、决策”为核心,实现教育智慧物化提升和系统融通整合,形成区域教育大数据,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和数据模型决策,引领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基于此,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核心定位在“智能环境+五大应用”建设,建成包括行政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教育资源和数据共享在内的五大应用中心,形成系统、开放、智能、鲜活的智慧教育城社区,渗透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引领带动教育模式的彻底变革。
融合应用:区域推进离不开大数据的方向引导
大数据时代必然引起教育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无论是网络基础环境建设,还是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或者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方向引导,离不开区域整体的推进模式。
按温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的说法,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有依托信息技术办“大教育”的理念和气概。
记者了解到,温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全市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摊子大、起点低、底子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注重通过健全管理机制体制促进信息化工作科学快速发展。201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工程纳入农村学校规范达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连续多年将数字化校园、智慧教室等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并纳入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重要内容,并建立各级信息技术专家库、技术指导组等,有了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想不搞出成绩都难。
教育局副局长白炳兴介绍,近年来,温州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确保教育信息化基本经费投入,并显示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动力机制以奖代补,县(市、区)经费配套,变财政全额投入为引导性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示范、放大作用。
2014年,温州把创建50所数字化校园和100个智慧教室等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市级财政预算投入分别增加500万和700万元,县(市、区)财政按比例配套,确保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初步看到的结果是,部分先进学校已经初步由“资源数字化和工作流程化”的数字校园建设,向“教育模式和管理过程重塑”的智慧校园转变,在基础建设、系统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呈现出向教学一线前移的变化。比如,以温州二中为代表的5所市直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探索,以温州中学、温州实验中学为代表的“创客教育”基地建设,鹿城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广至全区所有小学,瑞安实施“瑞安智慧教育慕课年”,永嘉等地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应用试点,平阳、文成和经开区等地重点推广电子白板应用等,其他地区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公益教学活动方面初尝战果。
在能力培训方面,温州在2010年启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工程,2014年全面完成全市中小学(含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50学时的培训,共计培训55621人次,数量全省最多,进度全省领先。
此外,温州还借助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和上海师大等高校力量,每年举办学校信息技术主管、网络建设与信息安全、课题研修等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和领导力培训,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可以预见,有这样信息化视野下的重重布局,精心培养,未来的温州是否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谢灵运和苏步青呢?我们期待着。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