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复旦大学:教学质量与老师收入挂钩

2015年01月29日09:42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复旦大学:教学质量与老师收入挂钩

  记者昨天获悉,从今年开始,复旦大学将把学生培养质量列入对于院系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比例将达到绩效考核的40%以上,而过去,这一比例只占20%左右,且更多看科研。这一绩效考核的内容将影响未来院系在学校实施二级管理后,每年申请预算的额度。

  近年来,复旦大学制定实施了以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绩效考核方案。自2013年起,该校实施绩效工资,其中教学绩效占三分之二比重,科研绩效占三分之一比重。“所谓教学绩效并不是教授授课的数量和课时数,而是包括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等。”学校有关负责人称。

  从去年开始,学校就向所有的老师开放学生评教的结果,并且学生在选课时可以看到这门课程的开课老师过去学生对他的评价。有关负责人称:“虽然这给老师们带来重重压力,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老师更投入地授课。”

  从今年开始,复旦大学不论是对院系还是对老师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将更加兼顾质和量两方面的内容,尤其在考核院系教学质量时,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管理等作为“增分减分”指标列入考核内容。据悉,未来该校还将逐步增加学生培养质量在绩效中的比重,2015年将增加到40%以上。2014年教学质量绩效的总额超过7000万元,2015年的总额还将继续增长。

  其中,基本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实习实践活动等。教学质量包括教授上课比例、学生评教情况、同行评价情况、各类教学奖项和成果的申报及获批情况。而减分因素包括考试管理、教学事故出现频次、学术不端行为等。

  教学绩效以院系为测算单位,整体打包到院系,院系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情况、教学效果等因素,确保绩效二次分配符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记者 姜澎)

   “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价

  今年开始,复旦大学将“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代表性成果的职称评价机制”。在满足科研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代表性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也可以晋升职称。

  日前,生命科学学院的“80后”青年教师吴燕华因为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在破格申报副教授时,获得学院学术委员会、校学术评议专家组高票通过,从而成为这一制度的首位受益者。

  近年来,复旦大学不仅继续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还将给予“教学突出”的青年教师以政策激励,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年轻人在埋头科研的同时,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仍是科研成果。该把重心放在科研还是教学上?这成为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反复纠结的问题。学校为了鼓励教师更投入地教学,针对公共课和实验课程的教师,已经设定了高级讲师的晋升途径。但是对于一些仍然必须在科研一线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成为学校的难题。

  “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对本科生的培养,并且教学和科研一定是相辅相承的。”复旦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徐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据介绍,复旦大学于2011年在所有文科院系先行试点“代表作”评价机制。2012年复旦大学制定了新的《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实施办法》,正式在全校推行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所谓教学成果,绝不只是授课多,也不单单是授课质量高,必须是研究性的教学成果,包括编写教材、撰写教学论文、申报并获得教学奖项等。

  徐雷教授认为:重视教学绝对不等同于教学的重要性超过了科研,“必须有同等的科研能力才能获得职称晋升资格,因为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是没有后劲的。”即便是首次以教学代表性成果通过职称晋升的吴燕华老师,她在科研上同样也有着突出的成绩,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等的支持。

  对于青年教师,学校除了通过制度调动他们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以外,还组建了教学辅导团队,提升教学质量。此次吴燕华老师获奖的课程就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国家级名师乔守怡教授领衔建设的“遗传学”课程。而且在部分学院,虽然讲师可以独立承担科研课题,但是却不可以单独承担一门课程,尤其是一些专业基础课,必须有教授或者是教学名师的团队来领衔,讲师只能参与讲课。

  学校还将继续给予那些愿意在教学上多付出的“青椒”们鼓励和扶持,建设更多的“传帮带”团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平台和项目资助。据统计,目前学校每年除去学术休假的教授以外,学校每年有80%的教授承担本科生至少一门课程。

(来源:文汇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