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改革创新 提升质量

2015年01月21日09:08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改革创新 提升质量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改革创新 提升质量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学校与中国全聚德集团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师徒认领仪式

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

职业体验学生作品

物联网专委会成立大会

丰职味道启动仪式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创建于1982年,是国家级别重点职业学校、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校、健康促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不断践行“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的价值追求。自2013年4月11日被正式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坚持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贯彻质量内涵式发展总要求,努力推进示范校建设工作,着力突破发展难题,倾力完成各个项目各阶段建设任务,力争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上实现“三个示范”,使学校建设保持了持续提升,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

  学校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共取得了8项成果:基本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有效指导专业建设;构建了具有专业特点的5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深化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团队基本形成,极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七共”模式,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显著增强了专业与岗位的契合度;建设了一批产学研训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有力保障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明确了“厚德精工”文化定位,努力打造“丰职气质”,提升了师生的软实力;立足“智慧校园”,搭建基础支撑平台和学生职业成长平台,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学生成长的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

  中餐烹饪专业构建“职业层级”培养体系 打通学生职业成长通道

  北京餐饮市场,不仅是企业数量的增加,在就餐环境、就餐方式、企业设备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在发展中建立科学的饮食消费观念,不断地创出企业文化,创出菜品特色,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要求。这就必须大大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文化认同感。要想解决学生优质就业、缩短职业晋升时间、减少企业用人成本这一突出问题,就必须拓宽校企之间仅仅是实习就业的合作通道,做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养与管理的对接,打通职业人才成长的通道。

  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与中国全聚德集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聚焦学生职业成长和企业员工培养的瓶颈,拓宽原有的实习就业通道,把如何使得学校的培养体系与企业员工培养与管理体系对接,打通学生职业成长通道成为该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探索实现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与管理对接,实现学生在校职业养成与在企职业成长的对接路径,形成校企双轮驱动,培育优质人才的持久动力。

  两大着力点:一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执行层“多层对接、校企一体”合作模式,决策层(领导层)决策合作意向,管理层制定订单培养计划,业务层把关培养质量,执行层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二是构建“职业层级”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学生职业成长通道,校企实施文化共融、专业共建、课程共研、教材共编、师资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七共”合作,全面落实“双平台、双角色、双管理、双教学、双考核”的“五双”订单培养,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依据德国职业教育家劳耐尔提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的理念,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构建了中餐烹饪专业的“职业层级”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育人才”的基础上,形成“基础阶段、专业阶段、专长阶段”逐级递进的职业发展通道,切实保证学生由初学者到职业人的柔性过渡。在构建“职业层级”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依托合作企业,完善“多层对接、校企一体”合作模式,解决学校培养对接企业培养问题;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职业层级”课程体系,解决育人标准对接用人标准问题;通过“企业认领”,搭建“师徒对接”平台,解决人才培养的连续性问题;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层级”实习实训,解决学习项目对接生产项目问题;通过证书互认,实施“职业层级”考核评价,解决学生管理与员工管理对接问题;举行“就职仪式”,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最后跨越,解决学生与员工对接问题。形成了校企一体化运行的有效机制,真正做到了合力育人。有效地打通了学生成长的通道,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增强了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归属感,提升了企业员工的稳岗率。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校企合力培养,“职业层级”标准明确,“基础层级”与准厨工、“专业层级”与“厨工”、“专长层级”与“厨师”一一对应,双方考核认同,大大缩短了学生职业成长晋级的时间,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通过“上学如上岗”专业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认领”式的企业融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归属感,提升了企业员工的稳岗率,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参与到企业对员工的评价体系,有的同学被评为全聚德“银光之星”,一年内就业达到稳定。

  在学校、企业双元培养,教师、师傅双重指导,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共同作用下,中餐烹饪专业在2013年北京市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4枚,银奖2枚,铜奖2枚的骄人成绩;在全国赛中荣获冷拼金奖和热菜银奖,2名进入国赛的选手均为全聚德订单班学生。2014年在北京市技能比赛中,烹饪专业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1个铜奖,两个优秀奖的好成绩。杨坤、张术鑫两位金奖获得者均为我校高一全聚德订单班学生,这两个在校学习不到一年的零起点的孩子,在大赛中的总排名位居全市之冠和第二。他们代表北京队在国赛中取得了一个金奖,两个铜奖的好成绩。

  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园校互通平台 创新专业互动式教学

  校内专业学习与岗位实践训练是中职学生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求入园教师具备专业性与标准性,因此,不可能频繁地、大规模地、长时间地接受实习生进入班级,走近幼儿。见习实习机会的限制,导致学前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幼儿园实际教育案例,阻碍学生自主探究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依托学校附属幼儿园,在园校融合一体化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开发一套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一批精品课程资源、建立一个共融的园校教研室、建设一个园校网络视频系统搭建园校互通平台。

  开发一套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为互动式教学提供实施依据。

  幼教企业管理者、幼教行业工作者、学前教育专家、幼教课程专家、幼儿园园长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题组,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深入调研。确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典型职业活动,并转化提取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创性地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工作导向课(直转课)”的专业核心课程架构,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建设了园校间共享的精品网络课程。

  建设精品网络课程,为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二期)实施组长校,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指导,园校骨干教师参与,全国20所中职院校参与共建的项目实施团队,建设精品网络课程。目前,在完善一期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已经基本完成二期每门课程需要的积件(100-500个)、PPT、图片、动画、三维、导图,每门课150-300个练习题(互动式),多媒体微课件等,并以网页呈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还重点建设了“幼儿文学”、“视唱”2门精品课程,老师撰写的这两门课程的教材已经被高教出版社确定为国家规划教材。还编写了《钢琴》、《剪纸》、《陶艺》3门课程的校本教材。这些资源,园校之间可以共享,为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

  建立一个共融的园校教研平台,为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机制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以园校一体化运行为基础,成立由专业骨干教师与附属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园校教研室”,通过开展一体化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学生实习实训指导、专业教师幼儿园实践、园校教学资源开发、园校教师教学竞赛等系列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园校师资队伍的共同发展。园校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学校和附属幼儿园为基础,不断拓展,现有11家北京市丰台区一级一类幼儿园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加入其中,园校教研室成为了学校与幼儿园的共同研发中心,10家幼儿园成为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岗位实训及幼儿园教师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建设一个园校网络视频系统,为实时互动教学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园校互通平台,构建了学校与附属幼儿园之间的园校网络视频系统,实现幼儿园班级教育活动信息实时传输、教育案例储存与数据分析、幼儿园与学校教学信息互通三大功能,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人本性,课程资源的实时性与生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情境性,从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互动式教学,实现园校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破解园校融合共育人才的难题。

  通过园校互动平台,创新专业互动式教学。

  通过园校教研室建设,完善了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幼儿园工作内容的对接,学习标准与工作规范的一致;通过园校网络视频系统建设,为学校课堂可以实时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现场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园校互通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专业创新园校互动式教学,实现教育教学的情境化、信息化、可视化、共享化。以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引领同类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

  园校互通平台为专业课程带来了充分真实的教例资源,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奠定研究基础。专业成立以教学主任为组长,专业骨干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小组,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通过对大量不同的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目前,本专业深入开展了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专业理论课“四步六环”、专业技能课“四段五法”及工作导向课(直转课)“观、探、拟、训”等互动式教学模式,目前已经进行2轮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在园校教研室系列教研活动的作用下,在互动式教学的改革探索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近2年,专业教师在全国说课比赛中共有3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三等奖1个;在第二届全国微课程比赛中共有10人次获奖,其中二等奖5个,三等奖5个;在北京市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共有5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质课1个;在丰台区教学能力比赛中共有9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3个;在丰台区“创新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共有7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1个。园校互通平台创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理念,在根本上实现园校双赢、资源共享发展目标。平台管理系统的科技性、高效性、特色性吸引更多的幼儿园及同类中职学校主动参与其中,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园校教研室已成为北京市幼儿教育科研与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品牌效益极大推动我校在同类中职学校中的骨干与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撰写了《视唱》、《钢琴》、《儿童文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校本教材,为全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施提供借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了历届市、区艺术节、技能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舞蹈、合唱等项目多次获得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学生们的手工作品,曾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洽会上获多个奖项。举行的教学汇报演出,得到市区领导和合作幼儿园的好评。近2年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8项。

  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四个对接”形成工学结合的“四个标准”

  物联网作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被称之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其应用需求及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已成为一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为了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学校着眼于中职物联网人才标准化培养,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贴近产业实际需要的专业建设方案,通过“四个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与产业一线实际内容和标准紧密结合,以建立职业岗位标准、专业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标准、专业实训基地装备标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核心能力的目标,更好地推动中职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作为北京市首家独立开设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的中职校,2014年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物联网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秘书处单位和北京市职教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有责任、有义务联合物联网相关企业,联合全国其他兄弟院校,在物联网相关专业标准建设上,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IDC企业调研数据,配合召开专家、工人座谈会等形式,运用科学的方法,抽取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中典型职业活动与核心技能,不断总结提炼,分解整合,在客观分析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基础上,完成了四个标准的拟定,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这四个标准为:通过岗位用人标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接,建立专业职业岗位标准;通过典型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对接,确定专业课程标准;通过企业技术中心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接,联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及培训计划;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与实训项目对接,确定实训基地装备标准。通过四个标准的建立,保障了学校培养过程的有效实施,为同等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建设依据。

  学校完成的《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及专业和新课程标准受到物联网首席专家王志良和与会课程专家、企业专家的高度认可,专家一致认为:“论证报告首次提出了中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物联网职业岗位分析到位,将证书制度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将北京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融入到教学方案中,具有创新性、先导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学校牵头完成的北京市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装备标准成果正在论证中,将为这一专业在北京市的全面开设起到了领军和示范作用。

  职业体验中心铺路搭桥 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新途径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秘密武器”,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已为人熟知。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数据表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导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也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新起点。

  职业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帮助中小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让他们学会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和“普职融通”,打造一个职业体验的多元学习与互动平台,通过开展“职业和生活技能体验活动”,引导区内中小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体验生活乐趣,拓宽学生多元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远大理想,学校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为指导,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专业师资及合作企业等资源优势,面向丰台区中小学开辟“第二课堂”,建立“职业体验中心”,服务于丰台区教育事业发展。

  职业体验中心设置了主题丰富、内容完整、性质多样的课程,形成了4大类20多个专题的课程群。比如厨艺生活类,包括精美小点、糕点的制作等;多彩生活类,包括汽车美容、泥塑创作、废旧物品制作、插花艺术等;生活中的电子与信息科技类,包括家庭网络组件与安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S平面设计等;主题创作,包括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类作品、美工类作品创作等。“给汽车做美容”、“奇妙的摄影”、“糕点巧制作”、“插花艺术”、“淑女课堂”、“巧手大丈夫”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目前,第二课堂已经走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开设烹饪、汽修、网络、动漫等课程,并在2014年4月17日召开的丰台区教育系统方庄教育集群试验阶段推进会上进行课例展示,得到了丰台区教育部门领导及中小学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激发了学生对不同工作角色的实践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锻炼学生既会学习又会生活的多项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将“职业体验中心”打造成“全民学习的大课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构建“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学生职业规划、成年人职业定向”三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做出了有效探索。

  烹艺顺应中和 亮德如同“亮剑”创新团队建设引领教师成长

  学校烹饪专业于2013年10月荣获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的光荣称号。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在北京市职业学校中的地位,树立学校烹饪专业的创新团队新形象,有效地增强烹饪专业教师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引领指导作用,不断提升这支能说、能做、能导的“教练型”教师团队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团队以“丰职味道”作为团队建设的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专业借助行业、企业专家团队力量,建立“屈浩大师工作室”,成立“北京京鲁菜研究会”、“北京京鲁菜研发中心”,由行业技术专家、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研发团队。研发中心与烹饪协会、企业开展合作,承担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成果推广、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等项目。

  2014年1月17日,当校长赵爱芹女士、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胡颖女士、北京市烹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远琪女士、中国烹饪大师屈浩先生把红酒倒入冰雕中,呈现“丰职味道”几个大字时,代表“丰职味道”菜品创新研发系列活动暨第一季菜品发布正式启动。

  “丰职味道”以其浓重的团队文化气息和“借助平台推新味、服务社会大众味、教学资源独特味、教研活动飘香味”的实践实用性教研活动在团队建设中做出了品牌,引领了教师团队专业化创新型发展,做到了“8个提升”:

  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深入实践,把企业的生产项目做教学转化,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五段九步”教学模式,即通过五个阶段(聚焦任务,显现菜品标准—收集信息,分析使用原料—探求方法,制定工作方案—操作训练,摸索技能要点—展示成果,评判反思工作过程)九个步骤(明确标准;咨询设计;交流修改;开档领料;练习制作;成果检验;展示评价;总结反思;填写记录)完成学习过程。在此模式中,学生通过基础学习—自主设计—创意设计的层级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进行从规定菜品制作—自选菜品制作—个性化菜品制作的教学实施,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专业建设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构建“职业层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采用‘职业层级’架构,实现企业职业技能标准的教学转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层级递进、课证相融”课程模式;着力教学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开发8门专业核心课程,6门拓展课程,5门企业专项课程,撰写校本教材5本,由本专业教师主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1本。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总量330GB。

  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指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平台,以夺取金牌为目标,着力于参赛菜品的研发和技能训练,提升团队指导能力和创新能力。2013年北京市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4枚、银奖2枚、铜奖2枚的骄人成绩,在全国比赛中荣获冷拼金奖和热菜银奖。2014年在北京市技能比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的好成绩;在国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10月,承办“京西杯”技能大赛活动,受到各方领导肯定。2014年12月20日、12月21日参加由北京市教育部门,北京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北京市中职生厨艺新星大赛”获得团体金奖。

  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发挥团队资源优势,承接社会各种专业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提升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面向企业的对德厨师培训,目前已经完成30期的培训任务,培训量达3262人日,培训通过率92.34%。

  透过八个方面的提升,使得烹饪专业团队迅速成长壮大,树立起创新团队新形象,有效地增强烹饪专业教师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并进一步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打造服务品牌。(薛凤彩)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