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 协调推进 创优特色 全面提升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巡礼
国家示范校中期检查会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以下简称原平农校)创办于1952年,学校占地515亩,现有教职工241人,开设有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涉农专业12个;开设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等非农专业12个。
原平农校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2.6万名优秀毕业生,培训各类人员12万余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4月11日,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三部委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两年来,学校坚持“项目引领、统筹推进、创优特色、全面提升”的示范建设思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建设“基础厚实,人才优秀,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国家示范校为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果显著。
示范引领模式创新
系统规划协调推进
学校构建了“三园”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园、田园、家园之间交替进行理论学习、顶岗实习、生产实践,让农业职教成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阵地。学校按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三园”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自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构建了“半农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构建了“前校后园,校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校场对接、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构建了“职业仿真、岗位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为本”展开,即教以生为本,根据现代农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在校园、田园、家园三园之间交替进行理论学习、顶岗实习和生产实践,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以学校教研主题活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两年来,组织全校性教学观摩、教学示范课20多次,说课、微课比赛2次,综合性教学检查评比活动4次,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4次,教师撰写各种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论文等交流材料50余篇,先后安排教师参加示范校教学模式改革培训38人次。教师在全国说课大赛上,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总成绩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
评价模式改革。传统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模式已与现实要求相去甚远,学校遵循涉农专业特点,构建了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四位一体”多元评价模式。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既有助于技能掌握,又提升了职业素养。
校企共建产教结合
提技强能互惠共赢
学校始终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不断完善校企协同共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逐步走上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培训交流和协同创新的合作轨道。让“学习、生产、创业统一,产业、专业、就业统一”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成为办学的特色。
目前,学校共建合作企业45家,2013年11月,校企双方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重点研究、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面提升校企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初步构建起集教学、生产与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兴企格局。一是积极探索校社合作经营模式,走为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的校农合作办学之路,目前,已与原平周边1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并开展了合作共建,从产业规划到项目报批,从技术服务到社员培训,博采众长;二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名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学校通过提供场地等现有资源,让现代企业涉足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目前,山西省嘉禾信会计事务所与学校共建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和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主阵地,同时,让教师走进企业,感受企业对人才培养之定位和标准,让学生走进车间,感受技能应用之魅力,初步搭建了校企“兼聘并举”和“研学同步”的合作机制;三是优化定单培养,变招工为招生,构建企业“点菜”、学校“下厨”的对口培养模式,按“双主体”模式执行教学计划、课程开发、双师培养、实习实训和考核评价。目前,学校在原平双惠现代农业示范园开设“双惠班”,与原平东大商贸公司开设东大班,规划有方、合作有序、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四是学校坚持“引企入校,建企兴校”办学指导思想,引进华祥苑茶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果蔬花卉、园林绿化、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实训基地,占地4000平方米,把理实教学融为一体,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等能力,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肩负重任以农为本
送教下乡服务三农
学校不断丰富“一体两翼,多元发展”的强校之路,在“送教下乡”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探索出一条为农务实的办学道路。“农字当头,送教下乡显身手;学在门口,科技落地润田畴”,学校改革办学模式,服务“三农”的工作赢得了普遍赞誉。
“送教下乡”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开辟了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的工作新思路,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僵化的办学体制,让新型职业农民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曙光。“严、新、活、实”的办学形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理念。把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农闲进行理论教学,以弹性学制完成规定学分。下乡教师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送知识、送文化、送信息、送技术、送法律、送项目,不断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切实让农民提高素质,农业提高产能,教师提高水平,学校得到发展,实现了固本强基。
为了将“送教下乡”推向深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着力打造典型,注重过程监控,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案例式”为编写体例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了三大系列30部教材,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农村、新农民教育”社会生活类培训系列教材6本,以非全日制农民学历教育为对象的“送教下乡”系列教材14部,以涉农教育培训为目标的“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试用教材”系列教材10部。
“送教下乡”使一批创业青年掌握了现代实用技术,增产增收能力显著提高。原平市大牛店镇神山四村学员贾利霞在学校专业教师悉心指导下,承包了村里一道荒弃山沟,投资近40万元,发展起了土鸡和山羊的规模养殖,现在土鸡蛋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园艺专业教师弓林森在原平、忻府区5个乡镇推广油椒4万多亩,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庄村教学点学员杨还才,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发展规模养殖业,被评为“全国创业英雄”……基层老百姓称赞原平农校“乡村班”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农民科学种田、养殖,科技致富送来了“营养餐”,点亮了“指路灯”!
瞄准农字苦练内功
多元发展做强培训
在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同时,学校始终坚守以培养为新型职业农民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职教为己任,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三方面协调持续发展。示范建设两年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阳光工程、基层农技员、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各级各类涉农教育培训75期、近1.8万人次。完成20余项省市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带动32个县、150个乡(镇)、170万户农户走上农业科技致富的道路。
完善培训设施,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学校现建有现代农艺与果蔬花卉2个国家级别实训基地、3个综合实训基地、20个校内实训场所、3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价值2350万元。成为“山西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山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山西省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省妇联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和“忻州市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培训内涵。将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突破点。通过选、聘、兼等途径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强能力、多层次的培训教师队伍,既培养了本校八个领域、梯队明显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同时,适时聘请国内、省内专业界权威人士进行传帮带,如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所长兼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杨海蛟教授、山西农业大学邢国民、李生才教授等高层次专家,还选用了一批在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和“能人”作为指导教师,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目前,原平农校培训资源库基本可以胜任省市县提出的各种规格培训。
思想引领文化育人
打造特色立根树魂
“奋发进取,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农校人树立起以农为基,以耕为梯,为民事农,为国事耕的“耕天下”理想。学校坚持以“耕天下”为载体,构建学校的核心文化,集全校智慧,凝聚起“养善强能,守正出奇”的原农校风。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楼道文化,体现了涉农师生秉承的仁者天下的教育理念;以美化生活、优化环境、健康身心的“宿舍文化”管理,体现了人文管理、人本关怀、人性化服务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弘扬正气、团结友爱、文明进步的环境中,得到陶冶、规范和凝聚;以产、学、研为一体的生态园实训中心成为传承五千年农耕文化的重要基地,中心把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学校资源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高科技与农业的牵手,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价值取向的交融,实现了涉农企业与涉农专业有机对接,目前,中心已成为集教学实习、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生活体验、会议培训多位一体的示范基地;以“常思源”、“惠泽园”、“源之园”为标志的养成教育场所为广场文化赋予了新的思想,饮水思源、心存感恩、敢于担当、回报社会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所在。“茶文化进校园”,激发了师生知茶性、明茶理的意识,丰富了师生的历史与人文知识,并从中学到谦和温润的处事做人精髓。以全国食用菌专家、归国华侨、全国人大代表杨珊珊命名的“杨珊珊李志超微生物室”,更是成为原平农校一张亮丽文化名片,当之无愧的“师者之魂”,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原农人严谨治学、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激励一批又一批原农学子的养善与守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原平农校将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张飞云 贾秀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