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国务院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已半年

“考证热”降温了吗(走转改·一线调查)

本报记者  张  璁
2015年01月17日03: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考证热“高烧”持续不退,就业市场各类证书琳琅满目,衍生考试培训产业链乱象被人诟病……2014年6月、8月和11月,国务院分三批取消125项由国务院相关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认证,预计到今年底将基本完成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是否能给“考证热”降温?就业市场又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

考证群体

冷热不均,两极分化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小郑,还记得去年9月份时走出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点的厌倦和疲惫……这样的场景在她过去几年生活中不断重复,“这些年我考了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等等,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证我基本都考了。”毕业于武汉工商学院的小郑,自感学历和专业上的竞争力不足,希望通过考证来弥补短板,“但这次考完,真的是考疲了。”

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4年被明文写入劳动法起,围绕职业资格认证产生了大量报考者和培训机构,这被视为社会上“考证热”的发端。然而,这个趋势在国务院取消了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百余项职业资格认证后,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新动向。

在近期网上考试论坛的交流中,除部分对职业资格认证清理之后该“考取什么证”持观望态度的人外,大量原本备考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生,则是将目光转向注册会计师考试。

这样的冷热不均,不仅仅出现在不同类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之间。

记者对北京几所知名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学校学生热衷考证的现象并不普遍——“即使考证也只关注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比如CPA、司法考试等。”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小柏说。

智联招聘校园推广经理孟广指出:“其实在不同群体里,考证的冷热是完全不同的。‘考证热’在学历不高、岗位竞争压力大的专科生中比较普遍,相比之下教育背景越好的学生对考证的热情越低。”

“考证热”在不同群体之间出现不均衡分布的现象,表明“考证”是人们弥补教育背景不足、增强职业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职业资格认证取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还是集中于学历较低或已参加工作的人群,对于高校在校学生的影响没必要过分夸大。”孟广表示。

新“考证观”

一纸证书体现不了素质

记者对高校学生与职场新人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绝大多数人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效果一般”或“效果不明显”,大部分人群支持国家清理整顿职业资格认证的举措。

“很多职业资格考试都是突击考过的,有些培训班还会提前透露题目、提供答案。”小郑回顾求职经历时说,“其实证书在找工作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却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会花不少钱。”

事实上,早在政府部门着手改革职业资格制度之前,就业市场就已对名目繁多的各类证书、尤其是社会认可度不高的证书做出了判断。“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个参考,并不会设置硬性要求。”京东人力资源部门招聘经理李芳介绍说,“我们在招聘中更看重价值观、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从调查情况来看,此前,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已不在乎证书的数量,而是更留意证书的质量及其与相关岗位的匹配度。“对于社会公认较难考取的职业资格,在招聘中我们会比较看重。除此以外,针对行业特点,我们也会格外留意应聘者所具有的诸如精算师、注会等职业资格。”某金融保险集团人力资源部门招聘负责人杨雷表示,“对于拥有大量证书的‘考霸’,我们一般认可其主动性,但也只是在初步的筛选中有一定加分,对于是否录用不起决定性作用。”

随着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进一步清理整顿,社会上的“考证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企业到考生,大都更加注意证书背后的实际含金量,从“量”到“质”,回归职业资格制度本身的设计初衷。

分类管理

该撤的就撤,该考的还考

职业资格认证一般分为设置“门槛”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与衡量能力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对于准入类职业资格,没有法律法规设置依据的一律取消;对于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由国务院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立的都将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而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则一律取消。

那么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取消之后,就业市场是什么反应?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调研时说,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就业逆势增长,正是得益于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催生大量新的市场主体。

在行政审批权的清理整顿中,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认定和行政许可被取消,其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本次改革更多的是从行政角度简政放权,将赋予行业协会更多职能,将更多地依靠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市场力量对行业进行管理。”

“劳动权是自由权,国家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门槛,在社会组织发达之后可以交由行业协会自行规范。”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学者金英杰表示,“取消职业资格认证表明我们的依法行政正在逐步完善。这要求遵循市场规律,避免国家权力的过度膨胀。”

然而,不少人还是存有疑惑:取消职业资格认证是否意味着未来职业准入都将不由国家设置准入门槛,而完全由市场来选择?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解释说,取消职业资格,不是指取消所有职业资格,更不是指取消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制度作为人才评价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减少职业资格与严格执行就业准入两者并不矛盾,不可偏废。该减少的一定要减少;该准入的还要实行准入。”

需求才是“硬道理”(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与调查中,一个深刻的感受油然而生:“考证热”的蔓延与培训市场的失序,实际是社会需求与行政管理在对接中出现错位的结果。一方面,从业资历与教育背景存在短板的人群对提升职业竞争力有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原为规范从业标准的职业资格制度,被错误地嫁接成释放这种需求的出口,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证越多就越有竞争力”的错觉,甚至在考试培训市场寄生出庞大的“灰色空间”。

取消职业资格认证并不等于取消职业资格制度本身,而是让制度回归其本真。减少国家对职业门槛的强制性设置,意味着从业标准与资质的决定权将更多地留给行业协会和就业市场,让其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作出合理选择。通过社会的自我管理,证书的“水分”将被不断挤压,人才对市场需求的嗅觉将会更加灵敏,使真正得到市场认可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说到底,对于什么样的人具有竞争力,市场的回答才能最终一锤定音。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7日 06 版)

(责编:刘军涛、宋煦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