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源头
领导力的源头
校长权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行使领导职能时,要将道德权威置于首位。
■张晓峰
在学校领导工作中,许多校长经常感叹下属和教师“不听话”,不服从自己的领导,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原因固然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对于下属和广大教师而言,校长作为领导者缺乏权威。
权威,即影响力。校长的权威就是校长作为领导者对下属所施加的影响力。领导活动就其内涵而言,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并指向某一目标或任务完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就是校长领导权威的大小,在实践中表现为广大教师是否愿意听从校长的领导。
大体而言,校长作为领导者的权威或者说影响力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层权威。科层权威和领导者所处的领导职位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又称职位权威。领导者行使这一权威的逻辑是:因为我在领导职位上,所以你(即下属)要听从我的领导。科层权威体现在各种指令、规则和工作期望之中,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领导者对教师的监督和考核。依靠科层权威是使学校工作得以完成的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
二是心理权威。心理权威是与对教师的奖惩联系在一起的,又称奖惩权威。领导者行使心理权威的逻辑是:如果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你将获得相应奖赏;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校长作为领导者,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以换取教师良好的工作表现,它依赖于校长的人际技能和激励技术。心理权威体现在对教师的各种奖惩制度上,以奖惩措施推动教师对于工作的投入和努力。当然,奖惩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奖惩,也包括精神上的荣誉和惩戒。
三是技术-理性权威。技术-理性权威是指领导者掌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和技能。领导者行使这种权威的逻辑是:我精通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能做出科学决策,所以你要听我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校长不仅要扮演好首席教师的角色,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而且要扮演好专业领导者的角色,能够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上做出科学决策,引领学校持续向前发展。换句话说,校长应该是一位“懂行”的专业人士。
四是专业权威。专业权威是指领导者凭借其在领导实践中累积而来的“技艺知识”和个人专长所表现出来的权威。专业权威行使的逻辑是:由于领导者表现出这种权威,教师自然对领导行为做出积极、主动的回应。不同于技术-理性权威所仰仗的可以从书本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技艺知识和个人专长是校长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建立在校长对其领导实践进行反思和体悟的基础上,是一种依赖于校长领导实践经验的个体性知识和专长,具有私人化与异质化的特性。这说明,领导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借助于专业权威,校长不仅是一位懂行的专业人士,更是一位学校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专家。
五是道德权威。道德权威是指基于共享的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所形成的以义务和责任为表现形式的权威。这一权威行使的逻辑是:当领导实践基于道德权威时,教师会对校长的领导做出回应。道德权威注重领导者以身作则,唤起下属的责任心、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形成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组织文化。在道德权威的感召下,即使工作中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师也愿意投入。教师对于工作的这种投入是基于责任和义务的,满怀道德感和使命感,因而他们在工作中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而无需外在的监督和控制,并且会全力以赴。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并不简单满足于工作和任务的完成,而是追求工作和任务的出色。
一直以来,人们在探讨校长的领导实践时,往往只注意到领导权威的前三个维度。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不管是科层权威、心理权威还是技术-理性权威,它们都属于“你要听我的”之类的领导。在这三种领导权威之下,教师对于校长领导行为的回应是被动和消极的,对于工作的投入是有限的和保留的。换句话说,这三种领导权威对于描述和分析领导行为虽然是必要的,却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学者萨乔万尼在阐述道德领导理论时,对领导权威进行了拓展,认为领导权威不仅包括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而且包括专业权威、道德权威。
其中,专业权威强调领导者精妙的技艺知识和个人专长的重要性,强调人对知识的选择和综合运用,而不是成为知识的附庸,这可以看作是对技术-理性权威的一种修补。道德权威则注重学校成员共享信念和价值观的培育,将学校视为一个共同体,弱化学校的科层制特征。道德权威是五种领导权威的统领,校长在行使领导职能时,应该把道德权威作为其领导实践的首要基础。而如果将科层权威、奖惩权威或技术-理性领导置于首位,那么就如同萨乔万尼所指出的,效率就会成为组织的最高价值,而理想、信仰、价值观等都会退居次要位置。果真如此,经营一个死亡集中营和领导一所育人的学校还有什么差别呢?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副教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