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李志晖王小鹏)刚刚从贝尔格莱德回到北京的司久岳教授坐着轮椅,被四名清华大学本科生推上领奖台。全场鸦雀无声。轮椅上的司久岳身着黑色西装,坐得笔直,双目炯炯有神。片刻后,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27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司久岳教授在会上荣获“轮椅上的好记者、好教授”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为司久岳颁奖并致辞。翟惠生说:“跨文化怎么对话?靠什么对话?我们要靠故事。司久岳记者、教授在这个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今天他得到这个奖当之无愧。”
司久岳这次回国,将重回清华讲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说:“下一代记者需要这样的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认真负责的‘好记者、好教授’来手把手地教他们做人和做记者。”
司久岳说:“我感到非常荣幸能获得这样光荣的一个奖……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接受这个奖后也接受了一份责任。”他说,等身体康复一点,他将与团队一起,更多促进媒介素养的普及和跨文化对话。
现年59岁的司久岳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和驻多个国家的首席记者。他曾经担任新华社海湾战争报道组组长。十年前,时任新华社驻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的司久岳,获邀来清华教书,帮助清华开创国际新闻硕士专业。
同学回忆,司久岳每周上三节课,每节课都要准备2至3天。同学们每次提交的60多份电子版作业都被司老师打印出来,用铅笔密密麻麻地做满各种批注和修改,甚至错别字、标点符号误用都被一一标出。
“每份作业我都会看两三遍,不知道这样批改同学们满意不满意,还需要不断磨合吧。”司久岳说。
长期的辛劳损害了司久岳的身体。2007年的一天,在和学生谈作业时,司久岳突发心肌梗塞,心脏里安装了两根支架后,又回到讲台。2011年10月11日午夜,正在批改作业的司久岳一头倒在了桌前,醒来后,只能坐在轮椅上讲课写作。此后,司久岳暂时离开清华讲台,与同为新闻工作者的妻子前往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的塞尔维亚从事一线报道。
此次重回讲台的司久岳,受到清华师生的热情欢迎和期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