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浙大“矿爷”获奖100万:揣着文艺范来教微积分

2014年09月11日03:35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浙大“矿爷”获奖100万:揣着文艺范来教微积分

苏德矿

  56岁,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微积分课程负责人,从教27年。今年教师节前夕,获得浙大“心平奖”特等奖,奖金100万元。

  “矿爷”语录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分,里面葬了很多人。”

  ●“他是你的严格递增函数,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你们的爱情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苏德矿在浙大校庆115周年集体婚礼上的发言。

  9月8日,为表彰教师在教学上的突出贡献,浙江大学授予苏德矿教授“心平奖”特等奖,奖金100万元,他的评奖所得票数远超第二名。

  浙大连续多年都出现了“挖矿热”,“矿”就是数学系教授苏德矿,课堂上,苏老师能把微积分理论和生活里的段子结合起来,讲到兴起,还能唱歌助兴;微博是他的“第二课堂”,每天有数十位同学的问题在这儿得到回复。有学生惊叹:数学课可以这么文艺。

  新学期来临,苏德矿老师这样为新生做自我介绍:“我叫苏德矿,前苏联的苏,德国的德,矿山的矿,前苏联解体了,德国统一了,这证明了什么呢?”他清了清嗓子,“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陆和台湾必将统一。”

  这就是浙大学生传说中的“矿爷”,“在浙大,苏德矿的课你一定要去上。”浙大人把这句话写在自制的学生手册里,届届相传。

  ●想上“矿爷”的微积分?150个上课名额要在上千人中抽签;上课他要用俩话筒,一个挂脖子上,一个放讲台上。课前先放曲《卷珠帘》。

  “想上他的课,那得拼人品”

  新京报:教师节到了,苏老师准备怎么过节?

  苏德矿:新生在军训,老生还没开学,学校已经开了表彰会,不过节不过节哈(笑)。

  新京报:浙大学生的自制手册里写着“苏德矿的课,一定要上”,也有学生说,能选上你的课,就和中彩票差不多。

  苏德矿:没有中彩票那么难吧。差不多就是1比10(选课成功率),愿意上课的同学我都欢迎。他们喜欢我,证明我的教学方式他们认可,上不了我的课也不要紧,浙大的其他老师也各有特色。

  新京报:听说你的课学生还有音乐听,有时你自己还唱上两段。

  苏德矿:学生累了我就放一首《江南style》,最近放的是《小苹果》,看学生喜欢什么,当年小沈阳特别火,我有时解题就会模仿着说“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笑了,兴趣也来了。快到期末要和大家分别了,我会唱一段《敢问路在何方》或者《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新京报: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兴趣,你还在哪些细节上做了准备?

  苏德矿:我一般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比如上课用多媒体投影,坐后排的同学可能看不清,那就用粗一点的油性笔写幻灯片;课堂大了,有时要往后排走,除了讲台的麦克,我就随身再配个耳麦,走到哪里学生都能听清。

  ●截至昨晚8点,苏德矿昨天共发了43条微博,多是对网友提出的数学问题答疑解惑,考前复习高峰期,他一天最多要回复100多条。

  微博解惑 不光教数学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在微博上开辟“第二课堂”?

  苏德矿:微博这个平台适合跟同学们交流,上课时是对一个班,下课了有同学提问是“一对一”,但微博上我一发,许多人都可以看到,我帮一个同学解题,其他人也会看得到。

  新京报:现在每天在微博上要花多长时间?听说你视力不太好,长时间用微博会损伤眼睛吧?

  苏德矿:现在一天大约3小时,好在微博关注度高了,有些问题有同学帮着解答。我1000度近视,不过没办法,数学是个枯燥的学科,问题多而杂。这和生活很像,需要不断讨论、学习。

  新京报:这么做会坚持多久?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苏德矿:只要有人愿意问,我就会一直解答。没想到要达到什么效果,微博上的气氛好,随时随地拿手机翻,会让学习变得更方便。

  新京报:网友的问题都是针对数学的吗?

  苏德矿:主要是讨论数学问题,也有同学信任我,私信跟我讨论生活、恋爱等方面的。

  新京报:你一般都怎么回应“非学术性问题”?

  苏德矿:我会帮他们考虑。比如有个女生说她喜欢上一个数学系的男生,我会跟她讲,先别直接表白,可以一起去爬山、参加学校活动,像是在数学上取近似值,越来越接近,最后水到渠成,那就是取极限,这就是逼近理论。

  ●年轻时他被学生叫“矿哥”,年纪大了,变成了“矿叔”、“矿爷”,苏德矿说,只要学生觉得他还有用,他愿意被叫成“矿渣”。

  当老师不能“端着”

  新京报:数学是枯燥的学科,学生们特别推崇你为学科难点编出的段子,一般一堂课要准备多少段子?

  苏德矿:一堂课顶多一两个,越照着书本上讲,学生越不愿意听,讨论好玩的事儿他们更来劲,索性就融合了段子。我会去努力让学生不止记住段子,更要记住重点。

  新京报:你从教27年,刚开始教课时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又是怎么慢慢转变的?

  苏德矿:一开始当然不太好,我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在“混合班”当数学分析课助教。混合班什么概念?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混在一个班,一周2次课,我都记不清要看多少书、准备多少时间,就这样还是有学生的提问答不出。后来就一点点观察、揣摩、学习、积累。

  新京报:很多高校师生间距离比较远,你理解的大学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苏德矿:亲其师,信其道,我喜欢跟学生们分享励志的东西,互相学习,关系平等。老师不能端着,不能因为是老师就“有架子”。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是一位好老师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苏德矿: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跟学生互动,能研究他们的心理,满足他们的需求。

  至于好不好,还是用学生的评价吧,他们评价我是“说学逗唱”:说,指我在一些大会上爱发言,而且愿意用数学知识来表达;学,是指我教的他们愿意学;逗,是说我比较幽默;唱,有时上课我还会即兴唱两句。

  新京报: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或教育家是谁?

  苏德矿:要活的还是死的?先说活的吧。好老师我们系郭竹瑞就是,他把关心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学也特别认真负责。

  教育家就是陶行知(中国近代教育家、学者、思想家)。他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我特别推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值得学习。

  ●生活中有些问题,始终找不到答案,就像一些数学题学生死活搞不懂,“矿爷”会答复他,“不懂没关系,可以慢慢来,活着更重要。”

  学无用武之地?看看乔布斯

  新京报:这么多年一直给本科生开基础课,在一线教学动力是什么?

  苏德矿: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新鲜、有活力,自己能不断学新东西。

  新京报:目前很多高校都“重科研轻教学”,教学质量不再是大学的生命线,很多老师觉得在一线没什么产出。

  苏德矿:这个问题,我觉得浙大做得很好,老师可以根据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有科研能力的就安心搞科研,愿意做一线的就有更多时间来完成基础教育。

  新京报:你获得了浙大的“心平奖”特别奖,奖金100万,想过这个钱怎么花吗?

  苏德矿:还有学生给我出主意呢,但前两天是颁奖,这两天又是采访,马上开学了,一堆学生等着我给解答问题,真没时间去想怎么花。

  新京报:你觉得学校除了经济奖励外,从教学和教育体制上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苏德矿:我觉得挺好的,浙大的环境非常适合老师安下身子从事教学,做教育。至于需要完善的,跟学生们的互动要再多一点会更好。

  新京报:有的学生担心学到的数学理论走向社会之后无用武之地,对此你怎么看?

  苏德矿:你现在所学的一切,以后哪里、什么时候用得上,你会知道吗?就像乔布斯在学校里学了“字体排版”,最终他把对字体美的理解用在了苹果电脑、手机里,你说他是一开始就想到了最后吗?

  数学是门讲究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会提问、分享,在生活中的用处是慢慢体现的。我相信未来网络、电子对数学的需求很大,而学生们只要保持学习的能力和热情,生活中总有用武之地。

  新京报记者 潘琦 北京报道

(来源:新京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