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跨入9月,高校开学季不期而至。在这个开学季里,出现了很多现象、话题值得关注。比如越来越多学校给报到新生配备了“开学大礼包”,从银行卡到手机卡一应俱全;比如家长千里迢迢送孩子报到依然屡见不鲜,学校不得不开放体育馆给家长们打地铺……这些新闻背后究竟反映了哪些深层次问题?大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否仍存短板?“开学大礼包”是服务还是负担?本期三人谈,让我们来一起关注“开学季”。
“开学大礼包”利与弊
刘晓彤:还记得自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学校寄来的“开学大礼包”:银行卡和手机卡等。其实很多学生包括我在内,此前就有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卡,觉得学校完全没必要再为每一位学生办理。但入学以后,感觉学校提供的服务还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银行卡上存钱以后,学校可以定期统一划走学费,不再需要我们自己跑到银行办理转账;而且学校也为我们设置了校园卡和银行卡间的绑定,可以直接把银行卡的钱打到校园卡上使用,操作起来很简便。学校配发的手机卡也是本地手机卡,正好给很多外地来的同学使用,而且同校同学的手机号都在同一集群网内还能省下不少电话费。
张涨:有服务当然是好事,但就怕其中出现各种程序性问题。很多学校都给新生配备了校园卡、手机卡等,但究竟采用哪一家银行,与哪一个电信运营商签约,却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一方面,这些服务通常存在一定的强制性,比如助学金、奖学金发放就指定在校园卡上等;另一方面,一旦控制不严这就往往成为腐败等各种问题产生的温床。比如昨日有媒体报道,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一新生反映,学校推行一卡通强行要求必须先办理一个商丘本地的联通手机号,这其中的程序到底是否合法,有没有利益输送值得深究。此前,还有多地爆出学校以学生名义开通信用卡,学生却全然不知情的案例。个别学校以服务为名夹带私货,这是需要特别提防的。
李光金:客观而言,目前学校的服务意识越来越浓了,这是一个好现象。同时,这些服务的提供,又给学校的管理提质增效。就拿银行卡来说,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自有卡五花八门,又加之各银行间存在政策壁垒、高昂手续费,这种情况下在同一银行统一开户,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关键问题在于,学校的服务意识也需要完善的程序来护航。对商家来说,无利不起早,盯准校园市场,无非是为了逐利。学校也应该在分配这些公共资源时,采用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监督。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在调研基础上明确学校权责,出台统一规范,回应社会关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