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搭配”均衡
让家长“挑无可挑”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女士这样家长的失落倒真中了学校的“下怀”。“学校成功的教师搭配就是要让家长‘挑无可挑’!”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揭秘了小学分班的一般原则。“首先,小学属于义务教育,没有升学率的压力,因此学校是不会搞什么快慢班的。”这位校长表示,一般来说,小学新生分班原理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性别,每个班级要男女大致均衡;第二是根据老师对学生个体的面试评价。“很多小学在新生‘面试’的时候,都会对每个小朋友有个综合性的评价,其中包括孩子的习惯、个性、能力等,会有个‘印象分’,这个分并不是对学生的准确评价,也不会公布,但是在分班时却是参考依据。打个比方说,如果10分是最好的,学校会把10分的孩子比较平均分到每个班,当然,5分的孩子也会平均分配到每个班。让所有班级的生源组合有均衡的差异,这才有利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组织。”
据介绍,学生平行分班形成后,学校再请班主任作为每个班老师代表进行“抓阄”。“班级师资都是以班主任为核心,搭建配班老师。”这位校长向扬子晚报记者透露,学校在组建一年级师资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老师的差异性,而小学班级师资搭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相对均衡,因此一般学校不会搭出来所谓的“强强班”,也不会有家长担心的“弱弱班”。“一年级最重要的是语文和数学老师的搭配,学校会考虑到新老搭配、性格搭配、性别搭配、专业能力搭配等因素。比如年轻老师一般都会安排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引领;而如果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已经是名师了,那这个班的数学老师可能就会相对弱一点。”
不要迷信名校名师
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采访中,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学校分班时确实也会遇到有“特殊门路”的家长提出要求。“很多家长想‘选小门’,其实选也未必就占了便宜。因为老师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且这种差异很难说好或者不好,也是根据不同的孩子而言。”南京拉萨路小学严瑾校长告诉记者,一是学校本来就会考虑师资搭配的均衡性;二是小学有6年,在不同年段还会根据情况换师资。“家长更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喜欢新老师,帮助孩子适应新老师。”
“我们现在实行的就是公平分班,要求新生信息全部打进电脑,平行分班,不照顾任何分班。”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谢晓富校长告诉记者,以前每年新学年暑假,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生家长托人打招呼,请求分班照顾。“学校配置老师是要从整体办学的角度去考虑,是不可能去照顾各种各样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而且换句话说,如果你孩子分班照顾了,就是对别的孩子的不公平,这样的办学是有问题的。很多家长迷信名校、名师,其实孩子的成长更多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比如孩子新生入学,家长首先要作示范,不要把入学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一起去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帮助孩子建立新的作息,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些隐形的‘功夫’更为重要。”
这不是耸人听闻
家长名校情结难解
孩子易被逼出精神疾病
虽然已划片入学,但许多家长为了将孩子送进名校不惜彻夜排队,甚至四处送礼拉关系,这样的情况每年升学季都会在很多地方如期上演。究其原因,不过是家长心中普遍存在的名校情结。毋庸置疑,一些名校集中了较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应考方面确实超过其他学校的平均水平。然而,名校真的就是每个孩子最佳的学习、成长场所吗?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曾对郑州多所高升学率学校在校生做过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有28%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少年病区的主治医生张丽霞表示,目前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已占收治病患总数的四分之一。“因为孩子没能养成兴趣,在填鸭式的教育下,有的儿童会出现砸打东西、说谎、偷钱等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出现品行障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青少年病区主任张岩滨说。张岩滨还表示,由于学校管理严格、学习压力大,一些名校学生会出现情绪问题,如果家长对此忽视,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出现自卑心理,出现抑郁等精神疾病。
河南省预防学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孔德荣表示,多元化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同样重要。在保证基本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基础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建立广泛的兴趣,只要能满足这样条件的学校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合适的学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