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更担心
全职妈妈成“溺爱型”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朱晓斌告诉记者,做一个测试,判断家长属于哪种类型,仅仅是一个参考,“我没有看到这是一些什么样的题目,但我个人判断,很难把一个全职妈妈与‘对孩子不管不顾’挂上钩。”
朱主任说,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父母陪伴时间多,孩子成长更健康,“特别是0~6岁阶段,这种陪伴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朱主任更担忧全职妈妈成为溺爱孩子的典型。“她们每天围着孩子转,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时间长了,让孩子产生依赖,就成为溺爱的代表了。”有些家长,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好,小时候陪孩子做作业,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可孩子长大了,家长也要陪在边上,孩子作业做完了,家长还要检查,错的还要改出来,“家长这样做,孩子的依赖性就很强,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抬头看一看边上家长在不在。”
怎么样培养独立性强的孩子呢?朱主任说,不能什么事都答应孩子,“我的经验是,孩子的10次要求,答应他6次,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在溺爱中成长。”而培养独立性,家长需要放手,比如现在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需要父母签字,“厉害一点的家长,等孩子到了小学高段就授权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签字,孩子说这样是不是骗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这是我们授权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就很强。”(记者 梁建伟)
孩子被全职妈妈忽视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说开去
孩子被全职妈妈忽视
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 没有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而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整天打麻将。这样的全职妈妈,对孩子管得比较少,对孩子的需求并不了解。
2、 看上去整天陪伴着孩子,围着孩子转,可一旦自己手头有事忙起来,孩子过来寻求帮助,总是摆摆手拒绝,甚至不理,这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陪伴了,这样的家长也属于“忽视型”。
3、 是孩子的需求重要,还是家长自身的需求重要?有一种家长,可能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这类妈妈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从自身角度出发,让孩子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必需的事,而不顾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4、 有一种全职妈妈,过于重视孩子,把孩子的前途未来看得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更看重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往往忽视孩子隐藏的缺点和问题,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妈妈会津津乐道,而对于表现出来的问题,妈妈视而不见当“瞎子”,这也算是一种“忽视型”的表现。
5、忽视孩子的发展空间。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全职妈妈把生活中所有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生活的独立性。所以,孩子一旦面对复杂的情形,应对能力相对弱,很多时候会选择回避的方式,而不是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6、忽视孩子的成长乐趣。全职妈妈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一点小毛病都不能逃过妈妈的眼睛。对于孩子来说,发呆、梦游、不断地犯一些小错误,是成长中的乐趣,也是必然,但如果始终被妈妈的火眼金睛像“探照灯”一样地审视着,是一段极其不舒服不愉快的经历。(记者 梁建伟 整理)
(来源:钱江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