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 西南大学青春缙云网供图 华龙网发
老师:手机成沟通阻碍 自律性需靠环境控制
出游、班会、聚会,人人都是“手机控”,手机隐患不仅存在于学习方面,还存在于生活方面。在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12级辅导员韩笑看来,手机已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阻碍,“其实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并无太大差别,关键在于学习态度。从手机入手,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
推行“无手机课堂”,韩笑表示,是因为很多人不能依靠自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环境的强力控制。“无手机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律的环境,希望通过该活动可以改善手机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心理专家解读:让手机和安全感各自回归
因为没有手机就感觉没了安全感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城市里流行的低头族大多也有这样的感觉。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说,安全感是人类很基础的一种心理需要,手机和安全感捆绑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通过手机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手机不在身边总觉得会漏掉什么,但往往只是自己的“心理加工”带来了这种担心。
周小燕说,“无手机课堂”为的是让学生专注课堂,如果可以借此养成不再依赖手机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理性对待手机,还能增强学生自制力,让手机回归本来的辅助功能,安全感回归到自身的心理建设,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据悉,两个试点班级目前是每天选一门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的课开展“无手机课堂”,清明节后,“无手机课堂”将会在整个学院推广。
(来源:华龙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