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两名青年志愿者的支教:"难以想象"的情况常见

2014年03月26日08: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两名青年志愿者的支教:"难以想象"的情况常见

  这是山村里的一间小屋,只有三面墙,另一面用尼龙布围着,遮挡风雨。屋里住着爷爷奶奶和孙女,一家人衣衫褴褛。看到这种情景,来家访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立即将外衣脱下来披在了奶奶身上。

  陪张桂梅一起来家访的北京青年志愿者殷鉴和吴天,从没见过这样的贫困家庭,两人呆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忘了汽车后备箱里有一袋捐赠给这家人的衣服。“难以想象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孩竟然生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

  两年多来,像这样“难以想象”的情况,80后的殷鉴和90后的吴天见到了许多。他们跟着张桂梅去了很多村寨,到学生家中家访。

  他们还跟踪采访了女高在校师生以及从女高走出去的大学生500多人,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并以学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成了30个人物的自述体报告文学。

  不过一开始,殷鉴和吴天并没想到自己能够坚持两年。当初,他们从职业围棋运动员转行做编剧、师从著名编剧王宝社,后来被王宝社“驱逐”到云南,并要他们“起码待一年”。

  但是他们一待就是两年,而留住他们的就是校长张桂梅,“真的想为张老师做些什么”。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的校长,也是那个曾经在北大百年礼堂让季羡林先生流泪、感动了全中国的“校园妈妈”。她创建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曾在华坪县民族中学等学校从教30年的张桂梅,常把工资和各种奖金拿来贴补家庭贫困的学生,1997年,她被查出癌症,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眼见许多山区女孩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娃,她还是放弃了退休生活,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此举遭到了不少人的议论,无奈之下,为了办学校,张桂梅决定去乞讨。

  接连四五年,每到寒暑假,张桂梅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到昆明的大街小巷乞讨。她把各种荣誉证书晾出来,但依然时常遭到鄙夷:“挺大岁数的,还干这种骗人的事。”有时,她到一些企业去募捐,人家就放狗追着她跑。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完了又接着乞讨。

  直到2008年,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在这所学校,课本、住宿、校服一切都是免费的。

  2011年7月,女高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尽管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高考上线率竟是100%。

  张桂梅管理学校的方法,让殷鉴和吴天眼中含泪。今年57岁的张桂梅,无儿无女,每天跟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背诵《弟子规》,合唱《红梅赞》。早上5点半她第一个走到教学楼,把门打开,晚上11点半最后一个走出教学楼再把门锁上。学校里的杂活,她都跟着干,学生们当面叫她老师,背后叫她“老大”。学生宿舍从不锁门,学生的洗漱用品、床铺被子整齐洁净,水泥地面被擦得反光,吃过饭的碗干净得几乎不用洗。

  为了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殷鉴和吴天来后,跟着张桂梅走在弯曲的、艰险的、风光各异的山路上,去家访成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