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初中和高中生每天睡眠8小时以增强体质健康,中小学生每人至少掌握1门乐器增加审美能力、开发生活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会自主生活……深圳市教育局昨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将通过一系列措施着力提升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
据悉,制定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本月25日前,老师、家长、学生对《意见》有何意见或建议,可向974852614@qq.com反映。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是新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是回应广大市民对教育的新期盼。”市教科院副院长叶文梓称,市民已经不再满足有学上,更要求上好学,迫切要求改变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现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切中了当前教育问题的要害。为此深圳才制定《意见》,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深圳中小学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意见》提出要着力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国际化素养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
记者注意到,每个素养下面都包括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创新素养方面,提出设立科技、艺术、设计、文学等各类创意工作坊,在企业建设创意实践基地,推进中小学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在审美素养方面,要求中小学生每人至少掌握一门乐器。在生活素养方面,则要求学生掌握做饭、衣着等基本技能,增强火灾、水电、交通等安全救助能力。
“《意见》要求把每个素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避免综合素养的空洞与形式。”叶文梓说。
构建各具特色课程体系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这些素养呢?《意见》提出,中小学要围绕这些素养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中小学课程按功能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类,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其课时数小学、初中占总课时的70%、高中占60%,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主要服务学生能力提升,其课时数小学、初中占总课时数的20%,高中占30%。特色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主要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其课时数小学、初中、高中均占总课时数的10%。
这也意味着,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课时比例,小学、初中为7∶3,高中6∶4,而此前小学、初中的比例为8∶2,“规定动作少了,自选动作多了,给学校自主课程改革更大的空间,也给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叶文梓说。
对于如何评价,《意见》称要建立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要建立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电子档案,全程跟踪和记录学生体质、心理、学业、品德等各类素养成长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