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从教老师“做作业”开始?
教研员素来被认为是从一线讲台上选拔出的精英教师,对于课堂教育的每个环节,他们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此番下沉课堂一线、发现新问题后,教研员首先要寻求解决办法。
在不能分班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如何同时满足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知识吸收要求?沈菡的做法是,进行分层教学。
例如针对七年级口风琴吹奏作品《什锦菜》,沈菡尝试先将作品进行简化,保留其主干音编写出一版较为简单的作品,根据不同学生口风琴演奏水平,允许选择简化和完整两种乐谱方式进行学习。此外,在教学中她提倡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喜好,选择口风琴演奏主旋律、和弦伴奏或者打击乐伴奏。
这种分层目标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器乐学习的参与程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空间,促进学习的成就感。
不过,分层教学需要老师付出代价。沈菡说,简化作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备课,花费的时间是平常的两到三倍。
对着班级里一些对英语学习不起劲的学生,傅璟采取的策略是“讨价还价”:就像谈判一样,先跟学生商量,每堂课认真听讲二十分钟,随后慢慢增加。别小看这一招,在老师付出耐心后,一些学生真的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成绩上升很快。
改变课堂的低效,是不少教研员和教师“较劲”最厉害的地方。实际上,PISA测试结果已经揭示:上海学生学习排名世界第一,但是课业负担也排在第一。
“很多老师习惯了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但他们是否考虑过,有多少比例的作业是值得做的,还有多少是让学生在从事低水平的机械劳动?!”按照顾跃平的看法,教师应该通过优化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校正等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但现在,很多老师其实不太懂“作业”。特别是一些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不懂怎么给学生布置作业,于是就采用“教材+练习册+教辅”的传统方法,导致学生作业量过大。
那么,让老师也开始做作业如何?顾跃平与几位骨干教师一起探索建立数学作业平台。根据每一课的知识点,由课题组成员在众多教辅材料中选取精品练习题投放到作业平台上,供一线教师们选择。习题数量比例一般是1:3,一个知识点如果需要10道课后习题巩固,顾跃平会在作业平台上放30道题,老师们可以根据各自班级学情和现实情况进行选择。
作业平台建成以来,针对初中四个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已放置了1万多道练习题。顾跃平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双重作业负担。同时,网上作业平台海量题目,也有助于老师们进行课堂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设置作业,保证教学效果。
课堂整体改观,高考改革是希望所在
重新回归课堂,几乎所有的教研员都冷静地看到中小学课堂上的严峻“形势”:很多教育难题的产生,根源在考试评价机制。还是那句老话,考试指挥棒不改,要让课堂充满活力,难!
除了被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绑架,顾跃平坦言,现在师资队伍中最大的问题是,老师的学科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上海普教系统已经在有意识地加强教师培训,但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盟教师队伍,仍然需要制度“给力”。
在日本,教师参照公务员待遇,且在公务员中也属于收入最高的一层,不少青年才俊都愿意成为教师,并能安心从事教学工作。芬兰、德国等教育强国更是如此。
还有教研员反映,一些学科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例如上海在艺术学科的教学上,小学到初中低年级分设美术、音乐两门学科。到了高年级,学科进行整合,美术、音乐融合为艺术学科。
这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情况是,作为两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多为“童子功”,鲜有老师可以从小兼学美术和音乐两门技艺。所以,现在高年级学生艺术课的教学就是一堂美术课、一堂音乐课,因为没有可以做到两门融合的高质量教师。面向艺术教师,目前,黄浦区教育学院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打造一支高水平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绝大多数的教师和教研员都明白,课堂减负增效,要把更多思维的空间留给孩子。但在升学压力下,没有任何一位教师可以完全无视升学率。“考什么就教什么”是一道被默认的铁律,也是捅破所有理想泡沫的银针。
令人欣慰的是,高考改革已经箭在弦上。这也像一剂兴奋剂注入了教研员和教师队伍中。太多的人期盼着,通过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方式,让教育给孩子带去更多的欢乐、兴趣,而不是制造一个个应试失败者和厌学者。(记者 张鹏)
(来源:文汇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