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沈文)近年来,不少教育发达的城市纷纷对一些中小学校进行评估,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等学者在“2013年学校质量评价与初中学校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呼吁,不能仅仅依据对初中学校的评估就对学校的分类和资源配置“固化”,从而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仍兼任首师大教育学院院长的孟繁华教授说,对学校区分类型和资源配置“固化”,使有些学校的发展比登天还难,这就不是以评估促进学校建设了,而是把位次固定,是出于管理的方便,不可能真正提升学校的质量。评估一定要聚焦学生的培养质量,评估学校的核心指标一定要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其他培养过程指标都是中间环节。评估过程指标与提升学生质量的目标相契合才是好的评估,对于学校的发展才是正能量。
教育评估活动使学校教育的实证研究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效果日益明显。上海静安区教育局科研室主任王俊山介绍说,静安区自2007年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组”的测评。基于对四年数据的纵向分析,发现静安区学业水平处于高位,且稳中有升。在小学语文、数学和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上的A水平人数不断上升,而合格水平以下人数不断减少。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优化,学习压力有所减轻,学习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在生活质量方面,学生睡眠时间有一定的改善,学生的作业时间有一定的减少,学生的活动资源更为丰富。同时发现,师生关系不断好转,同伴关系更加融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指出,评估的主体不能只是学校的管理者。自我评估也并不只是学校管理者的评估,还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估。评估结果的使用要强调每一个单项的反馈。如对学生学业负担、教师的满意度等这些结果要充分利用,对于改进工作非常有用,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
2013年学校质量评价与初中学校发展学术研讨会以“学校质量评价与初中发展”为主题,围绕社会变革与初中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等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教育管理者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