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各地相继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涉及语、数、外各学科,引发媒体评论、网上热议。
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周继光曾多次参加上海市中考数学卷命题和审题,并先后参加全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上海市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上海市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在他看来,高考应当真正成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积极引导各科教学讲规律、走正道,把广大师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编者
“奥味十足”的数学让学生饱受煎熬
“数学滚出高考”这类言论虽不堪一驳,但它出自我们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之口(网友都曾是中小学生),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倾听。这些网友大多已离开中学,有的已大学毕业,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与国家制定的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之间竟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研究这个落差是怎么形成的。学了十二年数学的学生为什么在参加高考几年、十几年后还会对数学如此憎恨和厌恶?教育工作者对此应当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找出其症结。
应当看到,近二三十年来,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增得多、减得少”,难度在不断加大,习题的配置也存在问题,加上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丢开课本,为了在高考中获得高分而不得已把学生推向题海,这样的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内在美,反而觉得数学没趣、没用,甚至怨气冲天。
如此看来,我们在反思高考评价制度的同时,更应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一个学生辛辛苦苦学了十二年数学,受尽茫茫题海的煎熬,历经无数次考试的折磨,即使课本的内容都看懂了,课本的习题都会做了,仍然对付不了高考试卷中“奥味十足”的题目,学生的切肤之痛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些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上反省一下吗?
我认为,高考要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和选拔各类人才的需要出发,和课程教材改革同步进行,脱离课程教材改革,高考改革是不可能取得真正实效的。有关部门在进行高考制度设计时,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对现行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听听广大师生对现行教材的意见,组织力量到基层学校去考察高三毕业班的复习教学,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命题的现状,从中找出症结所在。目前对高考命题是否存在偏离课程标准和课本要求的倾向众说纷纭,而有了深入实际的调查分析,对此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就不难了。
高考改革不能停留在浅层次
教育改革要稳步推进,高考改革是攻坚战之一。近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听取各方意见后陆续出台高考方案,对考试科目的增减和各科分值的升降等出台一些具体措施,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序曲,应当受到欢迎和支持。然而,高考改革不能停留在这样的浅层次,仅做些小改小革的形式文章,而应当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着重在高考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确定各学科“考什么”和“怎么考”时,首先要深入研究考和教的关系。
我认为,教的内容不一定都要考,考试的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考试的内容一定要在教学的范围内,不能没有边际,课程标准应当成为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这几年高考数学命题提出“能力立意”,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操作中时有偏差,往往给出超纲题制造借口,应当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切实改进。
高考应当真正成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积极引导各科教学讲规律、走正道,把广大师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高考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攻坚战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高考还要深入研究如何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选拔,力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目前网上对文科考生该不该考数学和怎样考,争议较大,对文理科和艺术类的高考科目和考试要求如何区别对待尚有不同意见,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多年参与数学高考命题、审题和高考阅卷抽查工作的华东师大邹一心教授说:“对文科数学试卷虽有过探讨,但还不够深入。现在看来,文科数学试卷仅比理科试卷少个把题目是不够的。”他认为,无论试题的内容形式,包括题型、题量,高考文科卷都需要动大手术,力求做到让文科考生喜闻乐见,感觉数学对文科生的发展也非常有用,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课题。 □周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