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对有形围墙,无形围墙更让大学与社会之间形成了隔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感慨。他说的无形围墙,是指高校用各种规章制度,阻止社会人员甚至其他高校的师生使用本校的学术资源。
无形围墙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各高校图书馆的规定:只对本校师生开放。
为了让市民共享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去年4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武汉地区5所高校发起“图书馆联盟”,计划逐步向社会开放图书资源,并动员更多高校向社会敞开图书馆大门。
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图书馆联盟”运行情况如何?
记者体验:高校图书馆门难进
昨天下午,记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来到武汉某部属高校图书馆。刚进图书馆一楼大厅,就被一道门禁系统拦住。
“你好,我想到图书馆借一本书,请问应该怎么进去?”记者向一名保安询问,保安斩钉截铁地回答:“去刷卡,否则进不去。”
保安所说的“卡”,是高校教职工或学生持有的“校园一卡通”。
得知记者是校外人员,保安立即警觉起来,盘问一阵后表示无论是谁,没有“校园一卡通”肯定不能进入,而且没有听说图书馆出台了市民可以进馆看书、借书的政策。
记者找该校学生借来一张“校园一卡通”,在门禁前刷卡进入图书馆。然而,问遍了馆内多个部门,却得到一致的答复:“图书馆不对非本校人员开放,市民也无法办理借阅证。”
图书馆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虽然学校加入了武汉高校“图书馆联盟”,但将馆藏图书向市民开放的时机尚不成熟,目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武汉地区高校中,仅湖北大学等极少数的图书馆面向市民办理借书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