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16):中国元素【4】

2013年11月18日16:36        手机看新闻

【例文二】

中国文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暑假里,一个可爱的邻家小孩子问我美国国庆节,我向他解释,美国没有国庆节一说,他们把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通过作为独立的标志,至今已有了二百三十二年的历史。小孩子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说:“怪不得他们那么发达,他们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成立还不到六十年呢!”听了他的话,我浑身直冒冷汗,看他那忧国忧民的样子,我只能责问每个大人,我们都向孩子灌输了些什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两百年岂能相提并论?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几分关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商品经济浊浪滔天,现代人满脑铜臭,还要找一个冠冕的借口,美其名曰“经济意识”,挣钱,成了一代人的最高理想。我悲哀,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五千年文明在我们手中断裂?难道要让我们背上千古罪名去向音容犹存的古圣先贤请罪,向儿女子孙请罪?

反思一下吧,我们都做了什么!

有位教授,到全国几十所大学作了一个调查,大学四年,学生百分之七十的学习时间都用来学英语,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时间用在了谈恋爱、找工作上面,剩下可怜的百分之五还有一半时间在打瞌睡。且不说古人谆谆教诲的“学而不厌”“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凿壁偷光”等学习态度,单看看学生那文不对题错字连篇的毕业论文,就该质问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向他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没必要邯郸学步啊!五千年的积累,有好多精华让我们吸取啊!我们应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再拿来别人的长处,进行优势互补啊!古人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你先得保证自己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如果你本是一块疏松的石灰石,别人一攻你早就粉身碎骨了,这不正是那些高分低能儿的悲剧吗?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吧,曾子杀猪是为了取信于儿子,古人把诚信看作处身立世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今天呢?诚信成了欺骗的遮羞布,成了逃避监督赚黑心钱的挡箭牌。看看三鹿奶粉吧,扯着诚信经商的幌子,干着天怒人怨的勾当,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那成百上千的结石患儿,他实际上就是当着全世界的面,狠狠地扇了每个中国人两记耳光,五千年引以为自豪的诚信,在金钱面前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

中国文化日见流失,到底是谁的过错?虽然我们口头也时时在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说“两手抓,两手硬”,实际上我们的一切评价机制都只注重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即使提到可怜的一点精神文明吧,又被我们理解为否定过去,全盘创新,唉,中国文化,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元素

2006年下半年,央视《大国崛起》的热播,让中国的观众放眼全球,了解近五百年来的列强兴替之道;与此同时,2006年10月末,在昆明中国广告节上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一部分优秀的中国广告人、创意人打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提倡在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手法以及民族自信心的重建。

《大国崛起》让观众站在世界角度,认识了中国的位置,从别人的“过去”思考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中国元素”让我们站在民族角度,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进行现代化应用,它既是一次广告界的集体反思,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寻找和民族自信心的一种重建。

如果说《大国崛起》含有很强的启蒙意味,那么,“中国元素”则告诉我们一条使广告业及至中国品牌,自立于世界广告和品牌之林的道路。它的重要意义,绝对不仅限于广告界、创意人方面。

正如“中国元素”的首倡者——梅高广告董事长高峻先生所言,“20年前我们学习西方是应该的,但是现在还在学习他们,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在中国企业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的今天,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但目前的状况是我们自己的声音、形象、品牌,几乎一个都没有。

从多年前反映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制造”概念,再到两三年前希望对“中国制造”进行提升而由中国企业界自发提出的“中国创造”概念,再到现在的“中国元素”,我们终于寻找到了改变“中国制造”的被动局面,使“中国创造”落地生根的那一个发力点,寻找到了自我和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的发展可以看到,拥有索尼、丰田等世界级的品牌,才能让你充满民族自信;有韩国那样完整的文化发展战略,才能使《大长今》等韩剧、韩流携带着“韩国制造”风靡一时。21世纪注定是一个更为重视品牌与创意的世纪,我们还没有索尼、丰田,也没有三星、韩剧,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希望的种子,即“中国元素”。

我们采访了以高峻先生为首的九位“中国元素”创意人,也采访了多位国内顶尖的营销品牌专家,邀请来自华人圈的广告人各抒己见,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韩国文化战略等角度,对“中国元素”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我们认为,“中国元素”不仅属于广告创意人,也属于营销人,更属于中国企业界。

值得欣慰的是,在外国企业打中国牌的时候,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在广告中加入“中国元素”。像吉利汽车、李宁运动鞋,都在“中国元素”的挖掘与运用方面,带了个好头。当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吉利汽车不屑一顾时,远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吉利汽车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当李宁运动鞋从赵州桥设计上获取灵感时,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现代科技实现了成功融合。

尽管对“中国元素”的认识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但我们相信,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挖掘“中国元素”,并让“中国元素”成为品牌的支撑点,这是共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只有产生更多更强大的中国品牌,“中国元素”这个躁动的灵魂才会有所依附,才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责编:潘金洁琼(实习生)、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