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108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汉字书写会得零分

2013年11月11日07:38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08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汉字书写会得零分

  周有光的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装修风格:屋里铺的是地板革,还是早已不再流行的米色系;家具的款式也有些老旧,不足10平方米的小书房里,小小的书桌看上去甚至有些寒酸,上面留下了斑斑痕迹。不过,这个家里却有两个还算时尚的物件儿——摆放在客厅里的电脑和液晶电视。借助这两样“宝贝”,这位108岁的老人始终还关心着时下最热门的事情,在他看似随性的言谈中,说得最多的也是他对这些新鲜事的看法。

  当年 身无分文出国推广拼音

  今日 汉语拼音让手机更易用

  对于国人来说,周有光最为人所知的头衔,当属“汉语拼音之父”这个称谓,由他主持编制的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泽被亿万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中国,汉语拼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或者小孩进入文化领域的一把钥匙;在国际上,它又是个文化桥梁,许多外国人都在讲,没有拼音他们到中国来很不方便。”

  近些年,周有光有了一个新发现:在手机普及的掌上时代,汉语拼音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了。“我起初买了一个手机,但我耳朵不灵,用起来不方便,就给了保姆。”周有光说,他后来发现,保姆天天用这个手机发短信,而且是用拼音输入进去的。周有光细一打听才知道,这位保姆在小学就学过汉语拼音,所以即使不用人教,也能无师自通发短信。

  今天,汉语拼音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但为了实现这一点,周有光曾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回忆说,早在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通过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1979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经过长达三年的讨论,才使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

  周有光对1979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的经历印象颇深。当时,领导突然通知他去波兰华沙开会,可周有光却面有难色:“我的衣服都破光了。”领导发话,赶紧去做衣服,国家报销。于是,从袜子到大衣,周有光焕然一新地登上了飞机。“但我上飞机时没有一分钱。”他哈哈笑着说,按照当时的规定,不允许携带人民币出国,于是他的钱夹子只得临时上交。

  “汉语拼音方案”的国际之路,起初并不顺利。周有光回忆说,当时美国国会图书馆有70万种中文书,如果采取拼音更改编目,就要花2000万美元,图书馆方面对此持反对意见。“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以用得慢一点,有了钱再用汉语拼音编目,他们这才同意。”三年之后,美国国会图书馆获得了资金支持,中文图书编目改了,拼音方案在国际上也终获通过。

  以前,在国际上鲁迅的名字有二十多种译法,北京的英文名字最广泛的译法曾是“Peking”。周有光说,正是因为有了“汉语拼音方案”,这些都成为了过去。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