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108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汉字书写会得零分【2】

2013年11月11日07:38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08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汉字书写会得零分

  当年 最早弃笔用电脑码文章

  今日 八千个通用汉字有点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我看了,很好。”周有光说着,话锋突然一转,“但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在他看来,央视这档热门节目里的有些字不好写,也不常用。“原来规定有7000个通用汉字,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实在有点太多了。”周有光说,即使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量也超不过6000个。

  最近有一种言论认为,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都是电脑惹的祸。而在26年前,周有光是最早一批改用电脑码字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仰仗着电脑的高效率,他才能在八十岁高龄之后重新修订了《比较文字学初探》等学术著作,又创作出了《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颇受读者喜爱的新作。在他看来,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并不应当归咎于电脑,毕竟电脑的好处多于坏处,“电脑用来处理文字是好事情。”

  还有一则新闻,周有光有话想说。最近北京公布了中考、高考改革方案,英语所占的分数比重均有所下降,不少人拍手称快,但他却不赞同。“教育最应该取消的是无效劳动,而不是降低英语的水平。”他认为,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在世界上是低的,英语不好很多事都干不成。“其实英语没什么了不起,小孩子学英语快得很,中学应该好好学英语,到了大学是用英语来取得知识,如果中学英语学不好,到了大学再学,学知识的时间就没有了呀!”说到这儿,老先生的语气明显有些着急了。

  当年 拿百科全书当课外书读

  今日 网上材料未鉴定应慎用

  “我85岁离开办公室后,出书比较多,粗制滥造。”看着身旁洋洋洒洒的新著,周有光笑着说。资深编辑叶芳这样总结周老的写作风格: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普通人都能看懂的意思。“他的语言很简练,很清晰,文字用量并不很多,不需要很多词汇就能将事情讲得一清二楚。”叶芳认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写作,让周有光的作品风格独具魅力。

  百科全书情结的确贯穿了周有光一生。“我当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每门课程完成了,老师会指定学生读课外读物,其中很多都是百科全书。”周有光说,像《不列颠百科全书》有两百多年历史,由四千名学者编写,作为大学生的课外读物最方便。“百科全书任何问题都回答得准确、简明、扼要,是世界上有名的人写的,不是普通人写的。”但他也很感慨,“中国人向来没有百科全书这个概念。”

  在周有光的书房中,有一个三层的书架摆满了《不列颠百科全书》,从上至下分别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改革开放后,中美两国要搞文化合作,其中一项就是翻译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而周有光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看百科全书、编百科全书、用百科全书思维写书,但周有光不得不说:“有了网络以后,百科全书的作用就减少了,很多东西都能从网上找出来。”不过,对于来自网络的信息,他的态度还是非常慎重的,“百科全书的材料是有鉴定的,网上的材料没有鉴定过,网上不太准确。”这位治学严谨的老人对后辈如是说。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