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薄冰:5亿人口的英文老师【3】

2013年10月12日10: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薄冰:5亿人口的英文老师

  淡泊名利

  有人邀请薄冰去当官,他谦语推辞:“我就搞点儿书还行。”

  薄冰心胸坦荡,一贯淡泊名利,不计较名利地位和个人得失,他处事低调、谦虚,从不张扬,特别不愿意凸显自己,很多事情上都能反映出他这种脱俗的个性和风格。

  1953年,薄冰翻译出版了苏联作家凯尔巴巴耶夫的著名长篇小说《决定性的一步》,他花了一两年的时间翻译,却使用笔名“江犁”发表,他不愿意扬名,也没主动告诉过儿子他翻译过两本书。

  1964年,薄冰和同事出版了《英语语法手册》,流行了半个世纪,但就是这本著名的语法书,直到1980年,薄冰都没有拿过稿费,儿子问其故,他回答:“上班时间写的,稿费我都上交学校了。”听起来理应如此。

  上世纪80年代,北京成立了一所新大学,盛情邀请薄冰过去当英语系主任,他谦语推辞:“我就搞点儿书还行。”他不看重官位,志在著书育人。

  很多人都说,薄冰并不缺少抛头露面、赢得功名的机会,但他却乐于在多家杂志上常年开设“答读者问”栏目,不厌其烦地回复读者来信。这在许多高校英语教师眼里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亦无学术成就可言,但薄冰认为这是好事,值得做,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要做点儿别人不屑做但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他一生都在实现自己的座右铭,并教导学生也这样做。

  1984年,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名著《中国人征服中国》的中译本出版,译者是北外的刘维宁、何政安、郑刚。何政安回忆说:“这是一本由陆定一题写书名、薄一波作序的重磅著作,而我们三人当时的中英文水平有限,院领导请薄冰把关,统稿定稿,但薄冰最后坚决拒绝署名。”

  1984年,北外分房,子女希望薄冰多要点儿面积,他回答:“够住就行。将来我不在了,你们要把房子归还学校、归还国家。”直到最后,作为知名教授的他,住房面积始终未达标准。薄冰一直过着布衣、旧家具、吃食堂的简朴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教委希望薄冰负责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讲课,他和同事按时编写了教材,后来成为1989年正式出版的《高级英语语法》。该书主要是针对大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亦可供大、中学英语教师和英语翻译工作者参考。当时,教育电视台聘请薄冰上镜主讲英语语法,被他谢绝,理由是:不愿出镜。

  “关于他的著作的研讨会,他从不出席,有一次就在北外开会,他也不参加。”何政安说。

  1998年,为适应市场化和竞争机制,开明出版社提出要用“薄冰”冠名出版《薄冰英语语法》,不论社长焦向英怎么劝,薄冰都坚决反对用自己的名字给语法书冠名的做法,他说:“语法不是任何人的语法。”最后,出版社只好利用排版手法,将“薄冰英语语法”拆成两行,“薄冰”二字在上,“英语语法”四字在下,但在内封上,出版社仍执拗地使用“薄冰英语语法”。

  由于缺少一部可供高中生和大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语法书,也由于过去30多年来薄冰在英语教育界的良好声誉,《薄冰英语语法》一经问世就受到追捧,累计销量达到数百万册。其他出版社见其走红,纷纷效仿,亦将薄冰著作冠名出版,“薄冰”成为英语教育界的品牌,“薄冰热”成为一时风潮。“薄冰热”达到顶峰时,盗版和假冒薄冰署名的图书充斥市场。外文出版社一位编辑告诉薄古:“2005—2006年间,新华书店里署名薄冰的书可谓铺天盖地,仅仅假冒薄冰主编的《魔法英语系列丛书》就至少有300多种。”而深居简出、淡泊名利的薄冰老人,对此全然不知。

  由于他年事已高,2007年以后,儿子薄古代理签署薄冰著作的多份合同。有一次,涉及一本三人合写的新书,合同中作者排名和稿费分配略有争议,薄冰知道后对儿子说:“不要争名争利,把人家名字放前头,稿费分配人家说了算。”他就是这样一位与人为善、谦和忍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长者。

  薄冰从来不会为了赚钱去做事,他生活朴素,不讲吃穿。以他的名望,自办、合办英语培训班或私人学校,也会收入不菲,但他没有这样做。即使他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也都用在对求学者的答疑解惑上了。

  薄冰从不张扬、自夸,对已有过的荣誉或荣誉性的工作缄口不提,甚至有时会淡忘。暮年,薄古曾问过他是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摇头。可是在他去世后,在北外档案馆里,薄古却意外地看到了薄冰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文件。他去过巴黎,但他从未对家人说起过他是去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英中翻译定稿人这样荣耀的职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