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
“热门选手”村上春树第五次沦为“陪跑”,就在北京时间昨晚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一个中国读者并不熟知的短篇小说作家。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门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她的小说多以小镇为背景,描述主人公为了赢得社会承认而努力,却往往陷入紧张的关系与道德冲突之中。门罗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还打破了以往短篇小说家难获诺奖的魔咒。
欧美影响大,中国鲜为人知
门罗并不属于热门人选。在本届诺贝尔奖项公布前,英国立博博彩公司赔率表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最热门人选,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和保罗·奥斯特位置也比较靠前。
不过,《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听闻门罗获奖,第一反应却没有太惊奇,“她拿了这个奖蛮合理,门罗在欧美影响很大,只是中国读者了解不太多。”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外国文学部总编辑黎遥也说,门罗在北美英语文学世界中,和莱辛(2007年诺奖得主)、拜雅特都是一个级别的作家,她们当中谁获奖都很正常。“门罗在渥太华这个空谷幽兰一样的地方,静静地写,耐心地写。她的作品非常精致,她就像是文学的手工艺人一样,完全不管外界的夸奖。”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此前经常向写作爱好者推荐门罗的作品《逃离》,“好的作品完全是靠文学自身的力量,门罗正是如此。”
作品不是史诗,没有大场面
在门罗的作品中,大部分是平凡女人的故事,她的早期创作中,是一些刚刚进入家庭生活的女孩子,为爱情、性、背叛、孩子等苦恼;到后期,则转向在中年危机和琐碎生活中挣扎的女性。她近期作品,如2001年出版的《仇恨、友谊、礼仪、爱、婚姻》和2004年出版的《逃离》中,主题聚焦中年人、独身女人以及老人的劳苦。英国《新政治家》周刊曾在评论中指出:“门罗的分析、感觉与思想的能力,在准确性上几乎达到了普鲁斯特的高度。”而一些批评家还指出,她在探究人类灵魂上的深度与灵敏性上亦有所建树。
余中先说,门罗的作品曾在《世界文学》上介绍了三次以上,其中有一篇作品名叫《善良女子的爱》。他认为,门罗作品有鲜明的女性写作特点,生活里的酸甜苦辣,都在她的笔下铺陈、展开。门罗的代表作《逃离》曾于2007年刊于《世界文学》,中文版由李文俊翻译。“李文俊先生年纪有些大了,他当时听说让他来翻译《逃离》的时候,竟然一口应允了。”李文俊很喜欢这位女作家,翻译完后依然热情不减,问还有没有她的其他作品。
在黎遥看来,门罗的作品很特别、很别致,和大作家不太一样。大作家的作品往往高深莫测,而她的作品很朴素、简单、言简意深。其作品不是史诗、不是大场面,但特别亲切,味道很厚、很浓。“读过很多年以后,还会记得很多细节,这就是她作品特别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