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祭孔仪式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在孔学堂明伦堂明德厅,以“兵儒异同与思想融汇”为主题,开展国学讲座。
讲座一开始,黄朴民教授便风趣地说,自己见了研究思想史的人,一般说他是搞儒学的;遇到研究儒学的,便称自己是研究兵学的。而把兵学和儒学结合在一起讲,这是第一次。所以“我的第一次,献给了贵阳孔学堂”。
言归正传后,黄朴民解释说,儒学讲“仁政”,而三十六计则充满了诡计和阴谋,为何兵学和儒学会联系到一起,这是因为传统中国思想有差异更有共性,儒学和兵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介绍,兵学不能等同于阴谋诡计,其基本立场和儒家一样强调道德伦理观念,以保护老百姓为出发点。孙子兵法的最高策略是不通过暴力流血手段就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其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外,兵家和儒学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上有共同之处。黄朴民说,儒家提倡人才是德才兼备,而在孙子兵法中,要求将帅品格是“智、信、仁、勇、严”。比起在战场上的勇和治军的严,更重视将帅是否睿智,重信义,以及关心部署,能否有集思广益,虚怀若谷,容纳不同意见胸怀。
说完兵儒的“同”后,黄教授又说阐述了两家的“异”。 在黄朴民看来,儒家看问题往往是正面的,兵家更有辩证思维。孙子讲,将士最容易犯的有五种错误:“不怕死、善于保全、打仗有激情、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单独看,其中每一项都是好品德,却被孙子称为错误。黄朴民解释,这是因为孙子认为,好的品德人人都会效仿学习,而实际上,每一种做法都是利弊相随,推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这也是儒家中所讲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记者 庞博)
(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