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工大一新生周明(化名)在寝室使用电脑时,被辅导员收走。在签署“十一把电脑带回家”的保证书后,才被允许取回。该校学工部表示,此举是希望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高校对新生使用电脑都持“放宽政策”。(9月28日《新京报》)
面对大一新生在寝室玩电脑游戏的现象,因为担心学生因此而耽误学习,北京理工想到的不是如何进行疏导,而是采取没收的方式,并要求学生签署保证书才允许取回,这实在是过于粗暴之举。当然,如此做法也并非北京理工首创,早在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建议大一新生不要带电脑,就引发舆论的普遍争议。
如今,北京大多数高校已经放宽了政策,北京理工竟然还拾人牙慧,怎不令人感到可笑?我们不否认学校方面“禁带电脑”做法的善意初衷,可问题是,如今是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生活、学习的必需品,怎么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因为个别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就一股脑采取禁带电脑的做法,其实反映的是教育管理者的惰性思维——只求当前的一时效果,懒得去思考我们教育的方向在哪里,学生为何会沉迷于游戏。
可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在这个信息时代成了聋子、瞎子,原本可以通过电脑获取学习知识的途径被堵死,而学生也注定成了教育管理者手中的木偶。这显然不是现代教育应有的结果,其不仅扼杀了青年学生的自主性,更是在逆时代发展潮流而行。
其实,正如有老师所说,“电脑不仅是玩具,更是工具。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要把握好,发挥好其工具的作用。”因此,与其粗暴地禁止学生带电脑,学校管理者倒不如认真反思,如今的大学生到底该怎么管理,如何让那些沉迷游戏并因此而耽误学习的大学生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须知,有时候问题恰恰出在教育管理者自身。(禹海君)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