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幼儿教育新理念的不断渗透,原有的幼儿传统体育活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科学开展体育活动的桎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的发展出发,改进或突破原有幼儿体育活动模式,寻求更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形式,而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模式,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身心特点、幼儿的兴趣等情况,寻求多元化活动模式。
■马晶
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模式亟需改进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苏联体育活动理论的影响,幼儿园体育课的结构一般采用四个部分的结构形式,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体育学科的活动改革,专家和学者对体育课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认为还应从体育课的总体结构和细微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符合人体活动能力变化的基本规律,又要研究体育练习对机体影响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连续性。因此,到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三段式结构(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但这种结构形式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活动内容、要求与时间分配得过于死板,束缚了教师和幼儿的能动性。同时,三部分的结构形式仅强调了基本部分的活动作用,而忽略了其他部分对幼儿的教育、教养作用。
传统的体育活动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幼儿体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幼儿体育活动模式,寻找改进策略,是摆在广大幼儿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掌握知识技能不是幼儿体育的终极目标
幼儿体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传统的体育活动模式中,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体育的终极目标。在这一思想的驱使下,活动实施者更多地考虑到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传统的体育活动模式是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主要是为知识技能的传授服务的,划分结构的主要依据是活动的密度和幼儿的生理承受能力,出现这样三段式模式也是情理之中。这种三段式模式把知识技能传授当作幼儿体育活动的唯一目标,无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知识技能是唯一的内容,幼儿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幼儿对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都不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一般都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对活动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地追求时间在各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个活动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幼儿活动的质量。这种模式只注重完成教师“教”的任务,而忽视了幼儿“学”和“玩”的过程。
无论是四段式还是三段式,都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进行设计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需要。从理论高度来进行设计的体育活动的结构模式,也只能是一种总体的框架,它的每一步都以它的前一步作为依据,因此缺乏个性化。在这种体育课中,教师教的多,幼儿学的少,而且学得被动,学得枯燥,幼儿真正参与活动的时间不多,有些体育活动幼儿真正参与的时间还不到30%。教师调控整个活动的进程,处于完全主导地位,幼儿却始终处于僵化的被动地位。而活动的价值体现却与之相反,评价一堂体育活动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幼儿的活动量是多少。
从幼儿角度出发创新幼儿体育活动模式
传统活动的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活动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了,影响了幼儿的个性。创造教育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让幼儿身体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要面向全体幼儿,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和教育,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笔者认为,要提高进幼儿体育活动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模糊活动的结构界线,强调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的结构只是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方法,但是让幼儿有所收获,提高能力,积累情感体验,身心愉悦,完成活动的预设目标,才是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因此体育创新课提出了有效活动目标的概念:“评价时应关注活动的有效性,即活动对达成活动目标的有效程度。”幼儿是否是活动的主体或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幼儿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活动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课的结构流程,流于形式,为教而教,不从幼儿的原有水平来设计活动过程,那么实际的活动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体育创新课《玩圈》的准备部分中,教师为了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教师通过一定的启发,引导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动脑实践,推选出玩法新颖的幼儿给大家示范。这样在准备部分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师为了幼儿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不必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可以打破原有的传统活动模式的框框条条。
创建以幼儿为主体的体育活动氛围。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切实从幼儿出发,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我们在活动中从根本上把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向培养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方法转变。要把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首要目的,把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结合起来。要建立新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教师要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注重每一位幼儿的情感体验。
合理运用教法,大胆创设教法,走多元化道路。“教无定法”,现代幼儿体育活动提倡游戏活动、结构多元化,根据活动的类型、活动内容、活动组织形式、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人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活动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要完成一节体育活动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活动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创造教育的出台,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近年来,情境式活动、能动性活动、合作式活动、创造性活动等多种活动方法,为幼儿体育活动开辟了新的天地。随着幼儿教育新理念的不断渗透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活动模式也将被突破、改正、替代。
体育创新课的结构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发展幼儿。因此,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创新的需要,对体育活动的结构进行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已有的结构模式,而不必拘泥于某种一成不变的课程结构模式。着眼于幼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幼儿的兴趣,着眼于幼儿的自主参与,才是幼儿体育教育立足点。(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幼儿园)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