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2013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暨融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发展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出场,与师生们分享了作为一名优秀记者、主持人应具备的几点素质,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对人性的理解。
面对名人应从平视开始
白岩松的演讲刚一开始,他就先给现场忙着拍照片发微博,想方设法要他签名的小粉丝们“泼了一盆冷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很多知识都是在各种讲座中获得的,我非常怀念那个时代。但是不管来的嘉宾是谁,我们从来没有以签名、照相这样的姿态去面对过他。对于演讲者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对内容和观点的一种平视。一场精彩的讲座能让我们能在宿舍聊上一夜,讲的不好,我们也能用自己的头脑去分辨判断哪里不好。”
“如果说今天这个演讲能够让我们拥有点儿什么,那么让我们从平视开始,从放下你的相机,像在动物园看猴儿一样的心态的改变开始。”短短几句话的开场白,不少同学们都不好意思地放下手中的相机,停下微博的直播,专心听起了演讲。
白岩松告诉同学们,名字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多少思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带来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
大学教育忽略对人性思考
“有人说当今中国人的人性衰落败坏,老人跌倒都没人扶,但前提是曾经有人去扶却被讹了。这是道德问题吗?如果医疗社保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人摔倒了都能得到保障,哪个老人会去讹一个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人呢?”白岩松向在座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思考。
白岩松认为,现在大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人、人性的理解和思考,“我们独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曾有过那些不为人知的坏念头?你真的就比其他人更高尚吗?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人性是复杂的,好坏参半,表现出的恶,往往也是环境逼迫使然。
“中国的老人善良一生,最大的宗教就是自己的孩子,跌倒骨折却没有医保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这几万的医疗费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于是路人向他伸出的手都成为了救命稻草。这就成了道德中的恶。”说到这里,白岩松举了一个例子,“20年前的中国人撞了车,司机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打架,谁打输了谁来承担责任。但是现在撞了车,有时候也会吵架,但更多时候大家却能和和气气地一起等保险公司来解决,为什么在撞车问题上中国人能够表现出和国外一样的素质呢?”这是因为保险使得不用打架也能决定自身的利益,如果医疗保险能够像车险一样覆盖得这样广泛,那么也不会有老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医疗费而去讹一个好心人。
白岩松说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有着非黑即白的观念,我们对人的评判会使用好,或者不好这样的字眼。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评论道德,这也许是我们需要跨越的一个很大的误区。林世宁、王媛、彭梅蕾、范哲、高晴文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