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大学28岁当教授 励志哥解读"彪悍青春"(图)【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15岁上大学28岁当教授 励志哥解读"彪悍青春"(图)【2】

2013年08月02日08:39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5岁上大学28岁当教授 励志哥解读"彪悍青春"(图)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缺一不可”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要走的,必须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刘清惓的成长经历,也不例外。

  加州大学毕业后,刘清惓面临选择:在美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还是选择美国的大公司,或者进行科技创业?“当时硅谷的光环已经褪色,世界高科技创业热点从硅谷转移到了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过清晰考证,2008年金融风暴的前夕,一直从事气象传感器研发的刘清惓,毫不犹豫地接过南信大抛来的橄榄枝,踏上回国路。与气象行业的密切对接,专门设立的高级人才联络办公室,200多平方米的实验用场以及配备研究团队——南信大的“绿色通道”,让他如鱼得水。目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气象传感器芯片,一些性能达到乃至超过了国外高端产品。

  至今仍旧单身的他,在美国读书时有过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朋友,她的理想是成为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同她在职业、婚姻等人生规划上不太一致,最终就分手了。”他笑着,对美好回忆的这个结局表示遗憾。

  2008年,在中国气象局陪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廉水时,刘清惓就承诺:若不能完成气象传感器的研发任务,就不解决个人问题。如今,每天带领团队工作到深夜的他,就连寒暑假也很少给自己放假,他笑言:“真的没时间。”

  “兴趣,让我享受一直在实验室”

  “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在美国的6年,除去吃饭睡觉,七成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严寒酷暑,整天待在实验室里,同一群仪器设备打交道,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万分枯燥和无味的,而他觉得“很有趣啊,投入到里面什么都忘了”。

  理想,没有兴趣的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爱迪生的故事》是刘清惓识字以后认真读的第一本书,也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书之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

  从小,刘清惓就对机械电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初中时,别人的零花钱大多用来买零食,而他几乎都用来买了科技书刊。在高中时,凭借出色的机械电子设计,刘清惓就获得过“江苏省忆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也正是兴趣,支撑着他在微机电领域一路读到博士。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刘清惓寄语毕业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用兴趣激发工作热情,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快乐充实。”

  “励志哥”的一席话,点燃了许多年轻学子的梦想火焰。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实习生、林露)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