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新华网重庆7月30日电(记者赵宇飞、赵宇航)日前,重庆海派健身会所的一名游泳教练竟将一名不愿学游泳的8岁女孩强行丢到水中任其挣扎至休克,最后导致女孩溺水,目前生命垂危。近年来,类似悲剧多次发生,各种培训班的暴力教学不仅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甚至还会酿成孩子丧命的惨剧。为此,记者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案例。
【案例一】“霸气”舞蹈老师对学员拳打脚踢
不久前,网上流出了一段北京某舞蹈培训班的视频,“霸气”的舞蹈老师对学员可谓是拳打脚踢,无所不用。
在视频中,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十三四岁的女学生,无论是练习压腿下腰等基本动作,还是成品舞蹈排练时,只要动作稍有不对,就会引来舞蹈老师的拳脚伺候。不仅如此,她还手持教鞭,狠狠打向动作不标准的女学生,嘴里还一直骂骂咧咧。被打的女学生根本不敢吱声,只能继续练习。视频中的舞蹈老师还连踢三脚将一个女学生踹到墙角,外加各种辱骂。所有女学员看着这样的场面,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记者点评:艺术教育不是摧残教育、侮辱教育。尽管在曾经的戏班里,学徒挨打是家常便饭,但时代已经不同,打骂学生的陋习早应摒弃。这样的拳打脚踢只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艺术之花又怎能在她们心中盛开。
【案例二】单词记不住遭培训班老师毒打
今年6月,江苏无锡的小文在暑期培训班补习英语,某天小文下课回家之后,家长发现他身上出现多处淤青。原来是因为小文记不住单词,老师用三角尺重罚了他。
家长带着小文到培训班讨说法,老师非但没有一丝后悔之意,反倒振振有词。“本来是三个小时的课程我已经给他开小灶加到5个小时,他就是死活学不会。”老师说,她实在生气,就随手拿起三角尺打了小文。
面对家长的质问,老师认为打孩子是很正常的。“在我们这儿补习的孩子,谁要是不听话,都得挨板子。”
记者点评:老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是暴力教学最直接的原因。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用心去爱护、教育自己的学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努力的老师,当一名老师只能用暴力体罚逼迫学生学习时,他是失败的。
【案例三】俱乐部教练脚踢“开小差”队员致其死亡
足球俱乐部教练脚踢训练“开小差”的队员,导致一名未成年队员死亡。三年前,发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的这起事件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
根据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当时九龙坡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某中在组织集训时,外聘教练林林命令队员在高温下跑7圈。队员母诗灏中途绕路去了厕所,直到大家跑完才出来。林教练十分生气,一脚将其踹倒在地,母诗灏后脑着地昏了过去。林教练认为母诗灏是装的,又在他身上踢了几脚。
昏迷的母诗灏随后被送到医院时已生命垂危。25天后,母诗灏因伤势过重死亡。
记者点评:不少体育教师、专业教练存在“黄金棒子出好人”“不打不成才”这样传统的观念,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发达国家,这种暴力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禁忌。无论对象是谁,无论双方是什么关系,暴力就是对人格的根本挑战,任何人都不能假借爱和教育的名义来施加暴力。
【案例四】励志教育变成棍棒教育
两年前,湖北宜昌市的郭女士本来只想让孩子“吃点苦”,她将儿子姚建送到宜昌天海培训基地组织的拓展训练营。没想到儿子却在训练营野外拉练时被教官殴打致死。
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开营当日出发后,上午孩子们的精力和体力都没问题,到下午,包括姚健在内的一些学生开始跟不上队伍,教官不断催促,用脚踢、用竹条抽打学生,逼迫其前行。
次日,当队伍到王店附近时,姚健宁愿挨打也不愿意再走。教官责令姚健做蹲起,以示惩罚。姚健拒绝后,多名教官用木棍对其进行殴打体罚。回到基地后,由于姚健不动弹,两名教官将其抬到宿舍,这期间姚健出现说胡话的现象,两位教官以为姚健装相,再次对其进行殴打。
第三日清晨,教官脚踢姚健催促其起床时,发现他面色苍白、毫无反应,随即将其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姚建已经死亡。事后,涉案的8名教官全部被刑拘。
记者点评:暴力体罚频频上演,励志教育演变成棍棒教育。“棍棒教育”会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作为父母师长,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永远摒弃这种教育方式。棍棒下绝对开不出鲜花,更培养不出健康的人格。
(来源:新华网)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