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在线提问 志愿答疑 大学排行榜
高考地方站  自命题       统一命题港澳台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高考滚动新闻

跟着2011计划跻身"国家队" 首批14高校名单公布【2】

2013年05月31日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科技领军人物有望从这里诞生

  跟着2011计划报考,就有可能成为首批能够破解“钱学森之问”的人,这并非没有根据的宏大蓝图。

  在2011计划首批名单尚未出炉前,记者随专家现场考察了若干所高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当时任行业产业专家组成员的大连交通大学校长李学伟就对记者说,“学科排名靠前?我们有;平台建设数一数二?我们也有。但为什么还是没有培养出来能回答钱老之问的人?”

  李学伟认为,“211工程”侧重于学科建设,“985工程”则更多关注高水平的平台建设,但仅仅依靠单个学科“点”、平台“点”是搞不出前沿科学和核心技术的,更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毕竟,在具体的科研乃至教学工作中,高校与高校、高校与院所,乃至高校和企业之间都常常需要“协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两个单位之间出现“利益纠葛”,受影响的都将是其中的个人。

  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所言,“2011计划让科研不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如果单靠大学,科研只能止于文章,要真想做出东西来,必须靠协同。”

  这些对高考生来说看似遥远,实则息息相关。因为,中心就要把他们当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人培养成回答钱老之问的“杰出人才”。

  根据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对外公布的数据,该中心将把30%的招生名额用于自主招生。

  此外,该中心还将实行宽基础、重实践的弹性学制,对15%的优秀生实行8年制本硕博连读,弹性学制,实行允许自由选择、动态调整的双导师制,设立多学科综合实验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基地。而这个“校企合作”平台将不再是空谈,其背后是中航集团每年550万元的经费做后盾。

  前沿专业+国家重视=前景光明

  对那些一心想做科研,有明确兴趣和坚定理想的学生来说,协同创新中心无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

  当然,对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来说,“专业师资力量如何,就业前景好不好”等问题可能更实在。而这恰恰是2011计划可以回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所提供的正是最前沿的专业、最受国家重视的领域和最有就业保障的可能。

  教育部对2011计划的解读就是面向“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而目前首批入选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也都是围绕这一点——量子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

  以轨道交通为例,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一家组建单位负责人说,轨道交通安全,是所有现代化国家都急需研究的课题,“国外对此还有核心技术上的封锁”,特别是7·23动车事故和上海9·28地铁事故之后,整个社会舆论也开始重视起来。

  2011计划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协同创新中心在提升学科、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能协同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来。“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攻关大飞机项目?我们不是为了大飞机而大飞机,而是要通过这一科研过程,把材料、设计、加工都带动起来,把人才培养带动起来。”中南大学教授张新明说。

  国家的重视,意味着研究经费的增多,自然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让专业学习有了实打实的保障。

  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成功为例,这是由中国科研团队独立完成并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其整个团队力量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一个由北京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组建的共同体。

  在这个团队中,有一半以上的研究骨干都是国外引进人才:有中科院系统的“百人计划”,也有教育部系统的“长江学者”,还有包括陈嘉庚奖在内的大奖获得者。在谈及经验时,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愚对记者说:“我们团队的底子本身就很不错,可以说汇集了国内这个领域的最顶尖人才。”

  而这个科研团队的论文第一作者和实验主力军,是13名名副其实的85后学生,年龄在24岁到28岁之间。其对学生的培养力度也可见一斑。

  至于就业前景,看起来也很光明。中航工业发动机分党组书记陈锐说,长期以来,发动机设计方面的人才总量不足,缺少全国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承担大小40几个型号的研制,设计人员仅有2600人,但世界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罗罗公司则有1.13万人。

  陈锐告诉记者,“有了创新中心,我们派企业的导师长年累月地‘驻扎’学校,真正实现联合培养,这样出来的人,相当于自己培养的,我们就不会‘看不上’。”

(责编:郝孟佳、熊旭)
相关专题
· 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新闻排行   重点推荐  
1四川发布高考网上评卷解读:“双评”+“多评”
2非京籍考生逆袭:高考移民,体制弊根(图)
3非京籍母子的高考挣扎:绕了半天还是只能考大专
4高考前十天家长最该做什么:调节情绪舒缓压力
5教育部:非京籍考生成美国公民后可在京高考报…
6高招违规点招将专项治理 录取的学生不得注册…
7台湾龙凤三胞胎 携手报考人民大学
8“最美考生”婉拒画家邀请 全心备战高考
9尖子女生高考前被老师建议吃避孕药推迟生理期
10四川126名高三学生着汉服为高考祈福孔子(…
  视频新闻 更多>>>
名师连中国预测2013年高考作文
东北大学招办负责人解读2013年招生
专家解读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西南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解读2013年招生
  重点推荐  
·80后90后高考考生:致终将或已经逝去的高考
·男生高考前最想对父母说:想痛快玩游戏
·高考故事:复读两年考一本或不再重现
·甘肃会宁状元县高考之惑:囊空如洗也要陪读
·2013年高考誓师动员千万别“搞过了头”
·高考前一周怎么过 专家支招:按计划适度调整
·江苏2013高考有4大变化 试卷运转全程视频监控
·专家提醒:入住高考房当心孩子“认床”现象
·高考考生遗失身份证 补办可走绿色通道
·芦山地震灾区考点全面修复达标 考生只待高考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新东方在线高考天利考试信息网天星教育网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冠华作文网北教恒谦教育网光华鼎力教育学易网
中国教育出版网北京四中网校清华附中网校中国高考招生网江苏招生考试网高考网考试吧精品学习网高校招生杂志
中国教育招生网新浪高考搜狐高考腾讯高考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广网教育中青在线光明网教育中国经济网全品高考网计桥高考志愿网中国招生考试网高考学习网学优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