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必打到每月一打
小亮经过了几个时期的心理波动,从幼儿园时期挨打的记忆,到小学吃“笋子炒肉”的恐惧,然后到初中习以为惯,再到高中开始反抗。
记者面前,小亮多次提到“害怕和恐惧”,“小学的时候,经常睡不着,怕爸爸突然推开卧室的门,掀开铺盖打我。”因为恐惧,小亮整夜整夜处于半睡半醒之间。
上初中时,小亮住校,一周回一次家,平均挨打次数从小学每周一次或者数次,减少到一月一次。
中考时,小亮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一所市级重点中学,父母没有花一分钱。张行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一家人从南岸区搬到沙坪坝区,妻子长期陪读。小亮读高三后,张行每天到沙坪坝监督儿子。
小亮长大了,不再对父亲恐惧,对于父亲动不动就打人,他很反感。
前段时间,小亮报考了托福,如果不出意外,9月份能顺利完成考试。除了考托福,小亮没有放弃高考,他想考中央财经大学,到北京去。
这两手准备,小亮都是一个目的—————离父亲远一点,离暴力的教育方式远一点,小亮说,他已经忍受10多年了,“如果去国外,我就边读书边打工,累是累,但不得遭打了。”(涉及隐私,文中小亮及父母均系化名)
母亲
他常常打完孩子就后悔
“发火的时候一根筋,任何人劝不住。”王洪说,其实丈夫也内疚过。“上次将儿子鼻梁打歪,他内疚了好几年,也知道不该这样教育孩子。”
王洪说,好多时候,丈夫打完儿子就后悔了,但每次脾气上来,就控制不住要打人。
张行打儿子,可能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张行是大学本科毕业,在国企上班,后来出来经商。张行小时候,母亲常常打他。张行认为,自己现在干得这么好,与母亲的管教严厉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