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昇铨--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昇铨

2013年05月03日18:09        手机看新闻

曾昇铨,男,汉族,1986年6月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65037部队78分队原班长,现为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学员。

2004年12月入伍以来,曾昇铨坚持把“练打赢、当精兵”作为不懈追求,立足本职摔打磨练,着眼实战精武强能,熟练掌握伞降、攀登、捕俘、狙击、潜水等多种特战专业技能和信息化装备操作方法,实现了从孱弱新兵到特战精兵、从传统精兵到信息尖兵的跨越。2011年,在执行演习夜间超低空武装伞降任务中,成功处置主伞未开特情,充分体现了过硬的军事素质。

沈阳军区:特战尖兵曾昇铨

月色之下的科尔沁草原。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特种作战团第4批次400米夜间超低空伞降展开。

离机几秒后,中士曾昇铨突然发现主伞没有打开。

失速下坠,耳边风声呼啸。危急关头,曾昇铨果断拉开副伞,第一个安全着陆。

精兵路

曾昇铨身高不到1.7米,体重不足60公斤,手掌、手腕、手指上留有一层老茧,身上长满训练造成的累累疤痕。

在特战连的每个训练日,训练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包括射击、攀登、潜水等高难特战课目。然而,要达到特种兵要求的标准,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千百次的练习定型,曾昇铨常累得都拿不起一双筷子。

特战部队是战场上插敌要害的尖刀,训练差一丝一毫,战时就可能影响全局。

曾昇铨对自己的要求分外苛刻:狙击训练,他对着太阳练瞄准,迎着风沙练据枪,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狙击目标从胸环靶换成人头靶,再换为硬币、香烟、刀刃,射击精度可达到狙击步枪射击的极限距离。

在8米高的伞降台上,原本患有“恐高症”的他,每天练习两三百遍,硬是克服了心理障碍,伞降五项考核课目次次全优。

练习水下渗透、水下爆破等课目,多潜1米就会减少一分被敌人发现的可能,增加一成完成任务的胜算,但身体承受的负压也会增加数倍。水下28米到32米这段深度,最容易让人失去知觉,被称为“死亡区域”。

团轻装潜水记录是29米。多次挑战极限的深潜,使曾昇铨出现鼻腔出血、几乎休克等险情,但当打赢尖兵的执着促使他下潜到30米,创造了新纪录。

入伍以来,曾昇铨精通了团30多项特战技能,兼任伞降、潜水、武装攀登等8项专业的教学教员,先后18次在特战比武中夺冠、创纪录。

报国情

曾昇铨的爷爷是老红军。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他,从小梦想从军报国。2004年12月,他如愿穿上军装。

当兵就到最苦的地方磨炼。曾昇铨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特战连。

从新兵到班长再到特战精兵的8年间,父母希望他回去继承家业,同学、朋友不少成了老板、干部,团里同期入伍的20名老乡,只有他和另一名战友留在部队,其余都已回家创业。但曾昇铨仍一门心思地拼命为训练上的快一秒、准一分竭尽全力。

入伍8年,许多战友还不知道,平素节俭的曾昇铨家有上千万资产。

“父母挣的钱是他们的,我没有理由去挥霍。”曾昇铨说,“家庭富裕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更应该尽心尽力为祖国尽忠尽力,有国才有家!”

智能兵

一次演习,伞降小组收拢人员向指定地域机动。曾昇铨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简易小草房,根据外部构设以及旁边经过伪装的指挥车,他判断这里可能是“敌指挥所”。

此时,电台静默无法向上级报告。紧要关头,曾昇铨迅速制订方案,果断指挥全班占领有利地形,成功破袭“敌指挥所”。

“信息化战争既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智慧的博弈,需要的是善于应变、敢于创新的智能型军人。”曾昇铨说。

冬季训练中,遇到大雾天气,战场电视侦察往往拍摄到的图像模糊,难以判读,只能更加靠近目标。

“靠近目标就增加了暴露行动企图的危险性。”经过一个月的钻研,曾昇铨提出“增大频差、利用主波”等方法,经过上千次试验论证,目标判别率达到98%以上。

此后,他又总结出“运动摄像”“雨雾天摄像”“点状目标摄像”等,大大提高了战场电视在不良气候下的侦察能力。

今年,团实现了某型战场电视系统与某型热成像仪成功联通。曾昇铨却在想,为何不将刚配发的新型战场电视也和热成像仪进行联通呢?因为这样,更利于单兵作战。于是,他运用平时储备的知识,经过反复试验,仅3天时间就成功实现了联通。

几年来,曾昇铨总结出狙击射击五步训练法等15项经验成果,300多类伞兵特情处置方法,熟练掌握19种信息化侦察装备,对部队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提出10多项可行建议,成为团队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新华社 记者王天德、向勇、马令 2012年8月报道)

 

(责编:袁勃、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