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3日电(记者余俊杰 罗鑫 李思远)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大一学生杨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半身塑像立在了老家湖北恩施州来凤县民办高级中学校园里,在被网友热议后,5月2日晚他的塑像又从基座上消失了踪影。
走进湖北恩施州来凤县民办高级中学大门,与校长塑像紧邻的是一座规格相同的塑像,上半部为白色半身人像,下半部为黑色基座。基座上写着,杨元2012年以668分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获得恩施州理科状元,“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
该消息经由微博转载后,转发和评论达到数千次,引发网友热议。网民“阳光在路上”说,杨元经过刻苦学习进入最高学府,成绩值得肯定,但以塑像形式“鼓励”学生唯成绩是论,太雷人!还有许多网友表示,社会上许多人对学校职责认识十分狭隘,以为升学成绩就是一切,拔尖的学生就是“神话”。
杨元父母表示,对儿子被立塑像一事,他们此前并不知情。他们认为,儿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是人生中迈出的很小一步。
杨元告诉记者,去年高考前,校方曾告诉同学们,如果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学校会为其立塑像。但自己的塑像被立在校园前,学校并未与他联系,他也是通过其他渠道得知。
记者了解到,杨元是母校来凤县高级中学的首届毕业生。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称,杨元的雕像于今年4月2日立起,位于主教学楼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常用孔子、老子等人物雕像,而我想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勤奋读书。”在他的设想中,今后凡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校方都将为其立塑像,以示纪念。
该校多名学生告诉记者,杨元塑像立起后,学校领导和老师还在不同场合多次让同学们向杨元学习,争取高考取得好成绩。杨元确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学校为他立塑像并不妥当。
去年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来凤县高级中学组织师生举行了隆重的巡街活动,几名学生抬着大大的“喜报”牌走在前面,载着胸戴大红花的杨元的轿车紧随其后,之后则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场面十分热闹。
杨元说,现在想起来,他当时的感觉也不好。“学校以巡街方式庆祝,为优秀学生立塑像,都不符合常理。”他说,“学校刚刚办起来,他们也有难处,比如招生中面临的生源竞争压力等,我都非常理解。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过多关注这件事。”
来凤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来凤县高级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教育经费完全自筹,办学机制比较灵活,给学生立塑像前未向教育部门备案。一般情况下,立塑像是针对那些对国家、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等,而该校为一名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立塑像,虽然初衷是激励学生,但做法并不合适。该局已责成校方进行整改。
该负责人坦言,来凤县地处偏远山区,由于基础条件不好、待遇差,211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意来这里教书,有的待上一两年就想方设法离开。山区教育情况很困难。全县每年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到3000人,只有100多名学生能够上大学一类本科的录取线。“在如今‘以高考论英雄’的大背景下,每年不教育出几个名牌大学生,包括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内都觉得脸上没光。能出一个清华学生真的需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
有专家表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又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习成绩无疑是重要的,但被提到了要塑像立碑的程度,显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观存在扭曲。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严正认为,山区学校培养一个高考状元实属不易,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为其树碑的做法并不妥当。中国教育改革主张“品学兼优,立志成才”,不应一味追求分数,才能和品德应该两者兼备。特别是在学生成长教育的过程后期,更应该注重品德教育。
有专家表示,在批判这种立塑像举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并付出行动,让山区的孩子能够接受与城里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并享受多样的教育选择,追求他们的梦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