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划”或成评价高校新标签 与985和211有何不同--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1计划”或成评价高校新标签 与985和211有何不同

2013年04月12日15:35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郝孟佳 林露)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昨日公示了首批认定名单。四大类共14个高端研究领域将获得优先扶持。这是继211和985重点高校建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国家战略工程。

首批公示的“2011”计划名单分为前沿、文化、行业和区域四大类,包括量子物理、化学化工、航空航天以及司法文明、海洋权益等14个重点领域,是从全国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的申请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和大家熟悉的211、985高校建设不同,2011计划不再扶持哪一所大学,而是要求高校牵头,通过校校、校所、校企等多种方式组成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担国家战略需求。

简单的说,"2011计划"很有可能成为以后评价高校的标签,"2011计划"是以人才、学科、科研三维一体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任务,记者称之为产学研2.0版。不过这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把原来的产学研进行了全面的拓展,目标就是要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还有区域发展重大需求,这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来实现两个方面的重大提升,首先要提高高教的质量,再有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计划”与“985”和“211”之比较

  2011计划 985工程 211工程
名词解释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提出背景 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最早提出计划构想。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4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重点论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工程名字即源于此。目前该工程涵盖39所高校。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截至2011年3月31日,共有112所高校入围“211工程”。
不同之处 四年一评估取消终身制;重点扶持的是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体——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里,牵头的高校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中央和地方不再以给钱为主。 重点扶持的是某一所大学;中央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重点扶持。 

重点扶持的是某一所大学;中央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重点扶持。

计划宗旨 重点研究领域强强联手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计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167个申请经过三轮严格认定,最终只有14个中心成为“2011计划”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它们包含了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4大类,研究内容涵盖了量子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纳米科技、现代农业以及司法文明、海洋权益等领域。这些研究方向体现了我国的重大需求,也是参与国际前沿竞争的需要。

和“211工程”、“985工程”不同,这次国家重点扶持的不再是某一所大学,而是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体——协同创新中心。比如首批名单中名列首位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建的,其中任何一家在国际量子研究领域都有顶尖实力,但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不允许三家单打独斗,而是必须组团参赛,该中心集中了20名院士和数百名科技精英。

认定评估 四年一评估取消终身制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认定要求,首批名单打破地方高校很难申请国家重大项目的局限,在区域类别的4个协同创新中心里,牵头的河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均是地方高校,除了苏州大学是“211”高校,其他3所高校既非“211”和“985”,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教育部在考察中发现,以上几所高校通过抓住协同创新的机遇,多年持续努力,在自己擅长领域做得有声有色。

和“211工程”、“985工程”相比,“2011计划”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取消了终身制。王延觉介绍,对入选的协同创新中心,每4年是一个评估周期,将对其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对行业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国际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如果目标完成且国家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进入下一个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2011计划”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和创新活力。

资金支持 新计划不再以给钱为主

在过去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中,中央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重点扶持,但“2011计划”不再以给钱为主,因为这些协同创新中心本身已经有大量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来源,还有着很强的吸金能力。据统计,全国培育的167个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吸纳了超过200亿元的社会资金。

延生阅读:

教育部出台“2011计划” 着力推动八方面改革

(责编:郝孟佳、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