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买账” 老师存忧虑:“减负”如何落到实处?--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学生不“买账” 老师存忧虑:“减负”如何落到实处?

2013年02月22日15:50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太原2月22日电(宋蒋萱 王学涛)寒假期间,学生们却依然风风火火地忙着上各种补习班,过着和开学无异的生活。记者采访发现,不管喊不喊“减负”,孩子们始终在忙碌;不论学生补没补课,老师都“操碎了心”。让“减负”落到实处,还需要老师、家长、学生间加强沟通,并实现“应试”局面的真正转变。

  学生:疯狂补课只为“分”

  “老师课堂上讲得比较浅,但要想考试拿高分,还得找补课老师讲深入点。”太原市初三年级学生刘佳一说,这个寒假她只在大年初一、初二休息了两天,剩下时间在培训班里补习7门课程。“班里除了个别不学习的外,几乎都在补课。马上要中考了,每晚上都要学到夜里12点,早晨6点就得起床。”她一脸疲惫地说。

  刘佳一告诉记者,她父母都是出租车司机,挣钱很辛苦,而自己一个月的补课费用就要花掉近4000元,因此感觉压力很大。“我在班里学习20多名,如果不补课,考上好高中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但是补课,觉得家里过得挺紧的,而且作业根本做不完,感觉特别累。”

  记者走访了太原市几家培训学校发现,几乎都是爆满的现状。在寒假这个“第三学期”里,小学生在补、初高中生在补、“一对一”辅导、“精品小班”......孩子们欢乐的假期就被七荤八素的“补课风”刮走了。

  “孩子学习确实挺苦的,打小就没有童年,所以‘减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敢放开了让孩子玩,只有考上个好大学,才能改变贫苦的状态。”在太原市新东方培训学校里,从朔州市带女儿来太原补课的郑女士告诉记者。

  太原外国语学校政教处主任刘芳说,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层层下发“禁补”“减负”令,但实际上考试内容并没有减少,考纲没有改变,学生的应试能力还是决定了最后的高考成绩。当学生分数不理想时,只得求助于课外补习,“减负”反而引起了“增负”。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