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死灰复燃 村民对上大学失望--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死灰复燃 村民对上大学失望

2013年02月18日13:4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太原2月18日电(记者刘怀丕)“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今年春节记者回老家豫东农村发现,原来对教育几近痴迷的乡亲对孩子是否上大学犹疑不定,“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记者家乡的村庄曾走出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几十名大学生。过去,村里人拜年聊天话题都会绕到考大学上,家家户户都憋着劲要让自家出大学生。村里大学生多,惹得周边村非常羡慕,“大学生村”的美誉不胫而走。

春节期间,记者给小学老师书勤叔拜年,他不无感叹地说:“咱村这么多大学生都毕业了,没见有人干出多大的成就,甚至还不如打工挣得钱多,村里人这几年对上大学失望了。”

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田地和打工,收入有限,供出一个大学生非常艰难。在豫东一带,谁家有大学生,谁家基本就是贫困户。村里一户人家供读一个大学生,曾穷到“吃凉面条不带放醋的,油就更不用说了”的地步。

苦心巴力供出一个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希望能有高回报。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人并没有如乡亲们所期待的那样出人头地,而是在城市里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无力反哺供应自己多年的家庭不说,买房结婚时甚至还需要年迈的父母再接济。相比之下,还不如一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过得好。

另一条是生育观念上的冲突。农民是不生出儿子不罢休。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城市生活,不论男孩女孩只能要一个。生了男孩,家里基本无事;若是女孩,家里是死活不愿意。村里一位独子家庭的大学生生了女儿,老父亲放话:“村里一千多号人,不上大学的也没见饿死一个,你在城市里不敢生,就回家种地吧,反正得给我生个男孙。”

在农民眼中,钱没挣到,再不能生个男孩,上大学就是“人财两空”的赔本买卖。“咋算咋都不划算,你说说对上大学这事能不泄气吗?”书勤叔说着两手一摊。

上大学曾是农家子弟跃出农门的重要途径。现今,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如何遏制农村泛起的“读书无用论”,打通农家子弟的上升渠道,加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这是一个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袁勃、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